第(1/3)頁 連續忙碌幾日,姜蒼終于將春耕事宜處理完畢,經過地皇神人賜福的土地,土壤肥沃,不會會出現肥力不足的情況,反而種子顆顆飽滿。 道道生機之力充斥大地,孕育五谷,無數人,期待秋季的豐收,未來的美好。 前年,接收地皇神人賜福的土地,畝產高達五六百斤,比不上工業文明,也相距不遠。 放在地球文明古代,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對于一個農民文明而來,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意味著就是穩定,就是幸福,有秩序,才有發展 華夏古代,農業文明的糧食問題,極端嚴峻,民眾極端不幸福,幾乎每個朝代都有源源不斷的農民起義。 華夏封建王朝,一家人擁有一畝地日夜勞作,出產量不過一石左右,相當于一百斤,哪怕上好的肥地,精耕細作之后,產量不過二三百斤。 古代平民缺少肉食水果,一日便要消耗三四斤糧食,一個成年男子在一年要吃掉九百斤糧食左右,婦女孩子食量少些,加在一起,一家三口人至少需要一千七百斤糧食。 按照一家一畝地計算,一年出產二三百斤糧食,如何能夠吃飽,再加上還有大量的賦稅,地主貴族壓迫,古代平民的生活基本是水深火熱的,吃一頓,飽一頓。 平民真正能夠吃飽飯的日子,細細數來不過是歷代大一統王朝的盛世。 多年的戰亂,天下重新洗牌,大量的土地空余,每一家都能分到四五畝土地,再加上開國初期,君主賢民,吏治清明,老百姓才能過上幾天好日子。 何謂盛世,天下百姓能吃飽,能穿暖,即為盛世。 姜蒼的故鄉,歷經風雨的華夏,在他穿越的時候,已經做到這一點。 全民解決溫飽問題,只要愿意勞動,就不會餓死。 憑借此項功績,就遠超史書上鼓吹的唐宗宋祖,秦皇漢武。 在連山部,姜蒼雖然擁有整個星耀文明的資料,五谷雖然剛剛出現,但是耕種水平不輸于任何農業文明, 并且以修行為第一生產力,地皇福澤之下,連山部落的產量,支撐起數萬人的口糧,綽綽有余,數年下來余糧不少,堆積倉庫。 經過數年的磨練,還有星耀文明的前例在,姜蒼的眼界不在局限于科技,修行與科技并行才是正道。 不管修行,還是科技,對人族有用的都是好東西。 時光荏苒,春秋轉換,大荒歷五年,一年無大事,連山部盡然有序的運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