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002章-《澎湃的歲月》


    第(2/3)頁

    而在七十年代的農(nóng)村,想要有一個能遮風避雨的住房并不是一件易事。以杏樹洼大隊為例,村里的泥墻茅草房大部分還是解放前就建好的老房子。大家飯都吃不飽,哪里有錢來修房子?

    而上級對于建造知青安置房的政策是,集體為主、國家鋪貼。其中關于補貼部分,每個省的標準都不一樣。307廠子弟都是首都戶口,所以執(zhí)行的是首都標準,每個插隊知青有300元的安置費。

    這筆安置費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建房補貼100元,交由生產(chǎn)隊掌握。

    第二部分是購置農(nóng)具和基本生活用品補貼80元。這部分也不是現(xiàn)錢,而是直接由供銷社代發(fā)物資,包括木床、棉絮、被單、草席、蚊帳、鋤頭、扁擔、蓑衣、馬燈、鍋碗瓢盆等,林林總總有十幾樣。

    第三部分是生活補貼,每人每月發(fā)放10元生活費,以及45斤口糧,其中粗糧、細糧各半。但這部分補助只發(fā)放12個月,到了第二年就跟當?shù)剞r(nóng)民一樣,吃飯靠掙工分了。

    尉縣農(nóng)村建房子都是采用干打壘結(jié)構(gòu),先用石塊砌出地基,再在地基上每側(cè)各夾一塊木板做框架,往里面填入用麥秸和黃泥和成的黏土,打垛成墻。然后在土墻上架起木制的大梁及檁條,釘上木椽鋪上茅草。如果經(jīng)濟條件好的人家,還會在土墻兩面貼上青磚,在茅草上蓋一層青瓦。

    但就算按照干打壘的標準來建房,每人100元的補貼也肯定是不夠的。而杏樹洼大隊自身也才勉強達到溫飽水平,自然也沒能力拿錢來補貼知青們建房。最后還是知青們的父母——一部分307廠的職工們看不過眼,不停去廠領導家里堵門。于是307廠開了個黨委會,同意補足建設知青之家所需的資金缺口,讓知青子弟們安心扎根農(nóng)村。

    有了307廠的資金介入后,杏樹洼大隊的知青之家雖然還依舊采用干打壘結(jié)構(gòu),但仿造的是城里的平房樣式。土墻的兩邊都貼了青磚,房頂?shù)拿┎萆弦采w上了青瓦。而最重要的是,廠里的領導們考慮到尉縣冬天的惡劣條件,還一步到位幫知青們裝上了土暖氣。

    這讓他們一下子成了全縣最幸福的一群人。能在七十年代就享受到集中供暖福利,別說是尉縣居民,就算是在首都北京也還是屬于鳳毛麟角。要知道首都大片的胡同、大雜院,現(xiàn)在也依舊還停留在,用火爐子取暖的時代。至于杏樹洼本地的農(nóng)民,大土炕更是每家每戶必備。在寒冷的冬季里,一家人坐在熱炕頭上嘮嘮嗑,是最生動的生活畫卷。

    杜聿推著自行車來到知青小舍的院口,院門開在西面,推門而入正前方坐東朝西的兩間大房分別是伙房和知青們的活動。而南北兩排各五間房子,則是知青們的宿舍。每間宿舍住兩人,能住下20個知青。但如果人數(shù)超標,實際上每間房子擠三、四個,也能安排的開。

    杜聿剛進門把自行車停好,南邊靠門口的房間聽到院子里的動靜,走出一個人來。

    “杜聿,你回來啦!病好了嗎?”女孩笑著打趣道。女孩穿著一件土里土氣的花格子棉襖,卻難掩天生麗質(zhì)。白嫩的皮膚,配上那雙又大又水靈的眼睛,像是一位墜落人間的天使。

    “陸瑾同志,我聽你這語氣不像是在關心戰(zhàn)友啊!***教導我們,對戰(zhàn)友要像春天一般溫暖,你的溫暖在哪里?”杜聿挑了挑眉,笑著反問道。

    陸瑾有些訝然的瞟了他一眼,仿佛重新認識了他一般:“好你個杜聿,說話都開始一套一套了!你哪里聽出我不是在關心你了?”

    “呵呵,看來是我理解錯了,你是很關心我的!”杜聿故意在“關心”兩個字上加重了聲音,配合著擠眉弄眼,給人一種很曖昧的感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