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兩人下山的時候已經臨近中午,山腰到近山腳的位置是一塊塊不規則的稻田,在干農活的村民看到了老頭,不分男女老少都稱呼他老釣伯。 “老釣伯,回來了?” “老釣伯,釣到大魚了嗎?” …… 有的村民認出了王鶴,也和他打招呼。得知王鶴是雙截棍少年后,有一個十三四歲的放牛少年兩眼放光,一伸手從身后掏出一副雙截棍,一邊遞過來一邊熱情地道: “你可以給演示一下嗎?” 王鶴一陣無語,他怎么也想不到還有人隨身帶著雙截棍的。 老釣伯見王鶴有點為難,便打圓場道: “牛牯四,你就在田埂邊上求人家?你比人家還大幾歲呢,怎么一點禮貌都不懂?如果是真心想要求教,不一定說要像拜師那樣隆重,至少也要表示表示吧?” 見他還沒反應過來,旁邊一個村民提醒說需要雞鴨魚肉,好煙好酒來表示表示。 牛牯四聽完后訕訕地收回了雙截棍。他今年十四歲,上學的話正是讀初中的年紀,只是家里經濟條件比較差,兄弟姐妹眾多,加上他對上學也不感興趣,上完小學后便輟學回家幫父母務農了。他的雙截棍都是自制的,不是他不想買,而是貧窮限制了他的購買力,如果真如旁邊的村民所說,那他肯定是負擔不起的。 老釣伯笑罵道: “尿桶二,就你話多,你小時候找我做了多少條魚桿,怎么從來沒見你提著好煙好酒給我呢?你再這么多廢話,今天晚上我就上你家吃飯去。” “老釣伯,幾十年前的事情你怎么還記著……” 那個多嘴的村民尿桶二聽了,嘟囔了一句后縮了縮脖子,帶著干活的家什灰溜溜地走了。 老釣伯看沒人敢多嘴了,吩咐了一聲后帶著王鶴先走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