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海洋、陸地、天空。 碳派、硅派、波派。 三足鼎立的局面,一下子讓球里熱鬧了起來。 原始海洋的每一次翻騰,都卷起不知道多少碳基生命。 這些微小且肉眼不可察的生命,正在默默地改變原始海洋的成分。 而陸地上那裸露的生產線,也在生產著一臺又一臺的機器人。 這些機器人的外形并不好看,沒有什么流線型,也沒有什么統一的顏色。 因地制宜,有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生產。 它們的每一個個體,存在的時間都不會太長,報廢的它們,會被扔回熔爐,等待著生產線的運轉,再一次成為機器人。 而它們所有機器個體,所努力的對象,都是讓電子機械智能。 讓機械造物能夠歸于文明的范疇。 只是,這個嘗試很久遠。 但是,這里面經過了千萬年迭代優化生產的機器人。成品低、性能好,帶去參加了國際工業機器人大獎賽。收獲獎項之余,竟然真的獲得了許多訂單。 不過,薛旺的這個實驗室,雖然能夠小批量的制造出機器人,但是那是實驗室的玩法。成本高、效率低一點都不劃算。 因此,訂單最后的生產以及零部件的采購。 分散到了三百多家相關企業。 橫跨電池、電路板、傳感器等數個領域,在機械筑夢公司的代工廠里,最終變成了成品。貼上了硅派的硅原子抽象LOGO,進入了廠家開始服務。 而其它同類競品的生產廠家,也開始了紛紛降價,西門子、三菱等等知名的廠商,幾乎一夜之間就將自己的產品報價下調了一半。 并且,他們也在加班加點的拆解硅派的機器人,企圖從這些機器人當中,分析出一些什么來。 不過,那些簡單而實用的結構,他們剛想要注冊專利納為己有。 卻發現,硅派公司的各項專利,已經快把專利局刷屏了。 這…… 太夸張了吧…… 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公司,有這樣的財力,能夠研究機器人的這么多領域? 可惜的是,當他們想要調查硅派這家公司的時候。 卻發現這家公司,根本沒有自己的辦公場地,也沒有他們的聯系方式。 他們就像是一個只存在于紙面上,而實際上并不存在的幽靈公司一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