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真核生物要比原核生物復雜很多。與一個細胞就能承載生命的原核生物不同,真核生物都是多細胞的,細胞器也很多。 我們想要從零開始制造一個真核生物很困難。哪怕就是最簡單的真核生物,也不是幾十天就能完成的。 因此,我建議在原核生物的基礎上進行魔改。 一般而言,原核生物的DNA是較為簡單的環形結構,真核生物的DNA相對更加復雜。我的導師在不久前發在《自然》上的論文,就是將如何將真核生物的酵母菌DNA結構,改變成了環形。并且記錄了DNA變形后酵母菌功能的變化。 在這之前,生物合成界普遍認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 但是,這個實驗的成功,意味著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之間的界線并非涇渭分明不可跨越。 有這個基礎作為支撐,我覺得我們能從原核生物鐘,魔改出真核生物。” 王韜的語速很快,他說完了這一大段又補充道。 “當然了,原核生物的突變也不會放松。 原核生物除了最簡單的支原體之外,還有衣原體、藍藻、細菌、立克次氏體、放線菌等等。 我們喝的酸奶里的乳酸菌也是原核生物的一種。 我們進行定量定向的突變誘導,很可能創造出更多的原核生物類型。 甚至,再誘導出九十九個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我認為我們不應該鼠目寸光的只看眼前。 雖然我不知道你的球里究竟會發生什么,但是我卻覺得更高級別的生命形式一定要有。 老板你覺得呢?” 王韜闡述的一切,不涉及深奧的原理和理論,甚至算的上相當的簡單。 薛旺點了點頭,他也很認同這種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做法。 因為他們現在所做的事情,不敢說是宇宙第一例,至少在地球上是前無古人的事情。 “就這樣做吧。以真核生物為主要的突破方向,原核生物的拓展當做是保底吧。把科研能力比較強的都調到真核小組。 原核小組,留下一些執行比較強,以及方案設計效率比較高的人吧。 之前說好的分區以及對照組,針對性的調整一下。 原核小組里每創造出一種原核生物,所有人獎勵一萬,直接參與人當月獎勵十萬,年終最低再獎勵十萬。 真核小組,一旦成功制造出真核細胞,所有人獎勵十萬。直接參與人獎勵十萬,年終最低再獎勵一百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