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漢境東部,滄瀾江畔,白衣僧人方明鏡手持一個缽盂,緩步走向前方那河畔小村,從菩提寺一路走來,他方明鏡經(jīng)過的人家不多,但每一人每一事都讓他記憶深刻,許久難忘,餓殍遍地,最能見人心慘敗,他方明鏡也是出手了幾次,權當作誅了幾座邪魔外道,清凈了幾番人世,僧人不殺生,那是他們那些個僧人,與他方明鏡無關,我一心無垢,本就無物,又哪里會有什么邪念惡念生? 當方明鏡踏入這個雜草橫生,屋舍破敗的小村,小村上本就沒有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方明鏡,見其一身白衣,一臉佛相,有幾個信佛的人雙手合十對著方明鏡微微頷以致謝意,方明鏡一一回禮,一路走來,方明鏡見到不少這般村莊,民生凋敝,人人形容枯槁,這一河畔小村的情況已經(jīng)算是比較好的,畢竟靠著滄瀾江,水源不缺,還有江中魚蝦可以填腹,但即使如此,也只是堪堪能活,想要吃飽穿暖,并無可能,在此情形之下,尚且有信佛行禮之人,便是極為難得了。 “這位大師,不知道是否需要一碗涼水解解渴?”方明鏡正穿過小村小道,一名年約不過二十余歲的女子行了個佛禮對方明鏡問道,方明鏡看了眼自己手上那空空如也的缽盂,點了點頭道,“那便勞煩女施主了。” 方明鏡將缽盂遞給這風華正茂的女子,雙手合十在門口候著,等這女子進入屋中,便有一個大概五歲的小男童從墻角鉆出,惡狠狠的朝著方明鏡沖來,口中喊著不知從何聽來的俚語,一拳打在了方明鏡的腰間,“和尚,莫要欺負我娘!” 堂堂天下金丹第一的方明鏡又豈會被一頑童傷到,收起那護體罡氣,隨意的挨了這少年一拳,方明鏡蹲下身子問道,“小孩,你娘經(jīng)常被人欺負嗎?” 少年見方明鏡絲毫沒有怒氣,冷哼一聲收回自己的小拳頭應道,“爹爹走后,經(jīng)常就有人上門想要欺負我娘,還好我武藝高,把他們都趕跑了,你這和尚倒是奇怪,竟然不怕我張九華!” 方明鏡聞言,微微瞇眼笑道,“貧僧沒有惡意,自然不怕你張九華會害及溫良,也就那些想要欺負你娘親的那些個壞人,才會怕你張九華大俠的功夫不是?” 張九華聞言,鼻孔翹得比天高,抱拳很是滿意的點點頭道,“你這和尚倒是有點見識,爹爹說過,有見識能耐的和尚不叫和尚,應該稱呼一聲大師!”說罷,張九華像模像樣的雙手合十頷致意。 “大善也!”方明鏡見張九華施禮,心中更是覺得這一家頗為不凡,他方明鏡看人而知心,自然知道這佛禮之下的心中念頭,無論是這婦人還是張九華,二人內心,都是真心實意,或許不懂佛理,但是這份心境,這份念頭,都是頂好的。 “小九,你要在這里搗亂了!”這取水女子出門見到張九華,將缽盂放在一邊,便對方明鏡歉然道,“孩子不懂規(guī)矩,冒犯了大師,還請大師見諒。小九,你也給大師道個歉!”女子拍了拍張九華的腦袋,張九華嘟著嘴,也沒有與自家娘親辯解什么,就要賠禮,卻是被方明鏡一把止住笑道,“女施主不必如此,這孩子好得很,沒有什么唐突之舉,贈水之恩,貧僧銘記于心?!? 女子見方明鏡將缽盂中的水一飲而盡搖頭道,“無非是些江水,又哪里值個什么錢,大師若是還要,小女子便再去取些過來,那當家的身前就喜歡念念佛經(jīng),與僧人論論道理,小女子早年雖不信佛,但是耳濡目染,也就開始讀這幾本佛經(jīng)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