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本書到目前來看,它并不是什么蟲吃鼠咬的破書一本了,而是很可能出自哪個古人的手稿。 這字很有勁,有一眼,要是還是個名人的手稿,那沈坤非但是沒有被那女人騙,很可能還是吃了仙丹,撿了大漏了。 最初,兩人對沈坤有點挖苦和鄙視,現在他們均有點慚愧。 不過沈坤知道,兩人最初也是善意之舉,并沒有真的諷刺自己。 這會,沈坤最想弄清楚的便是,這書到底是誰的書,還有,這書到底有沒有價值?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長歌緩緩歸。 來時秋雨滿江樓,歸日春風度客舟。 回首荊南天一角,月明吹笛下揚州。 池北偶談中這幾首詩的記載是三人找到他源處作者的關鍵,當劉青翻閱了半個鐘頭后,還真有了發現。 手稿中的詩作,有三首在《清朝人物傳記》一書中都有記載,這三首詩恰為一人所作,而讓劉青和陶松跌破眼鏡的是,這幾首詩竟出自清朝初期杰出的大詩人王士禛。 說來,劉青和陶松對王士禛并不算陌生,也了解過他的生平。 其原名士禛,字子真、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其為漢人,死后被康熙帝追謚為文簡,他可謂是清初時最為杰出的詩人。 五歲入家塾讀書的他六七歲時就能背《詩經》,在順治七年的時候去應童子試,連得縣、府、道第一,順治十五年戊戌科考中進士,23歲時賦秋柳詩四首,名震大江南北。 一生勤于著述的他,各類著作有三十六種、二百七十卷之多。 劉青和陶松怎么都想不到,這本書,這些手稿竟然出自王士禛。 把手稿打開,和他的書一對比,這幾首王士禛的成名詩作,在手稿中都有。 另外還包括了一些秦淮雜詩和小令,并且在有詩作的手稿中,都有印有鈴印,更佐證了這是王士禛的手稿。 王士禛生平的作品基本都是以出版的形式保留了下來,從康熙年到民國,都是出版。 而沈坤手上這本,居然是用毛筆手寫的《池北偶談》,并且有極大的可能性是當初王士禛親筆手稿,如果是王士禛手跡,那可就真是一字千金了。 要知道,王士禛的詩作雖然后人所知甚多,但是其書法手跡卻是傳世量極少,國內曾經有家拍賣行拍出過王士禛的《處世手鏡暨稿件冊》,那還僅是幾頁的書稿,最后的成交價竟然就高達了157萬RMB。 157萬啊,這還是幾年前的事情了,現在,那價值真的不好說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