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南方的重工業底子打好之后,羅沖還要為都城這邊的工業開發區做規劃。 按照羅沖的設想,都城未來肯定是以工業人口為主,這些人居住在城市里,又不能天天坐著火車到郊外的鄉下去種地,所以必須在城市里滿足他們的工作,這樣一來,城市里就需要大量的工廠。 因此,城市里的工業區就應運而生了。 按照羅沖的布局,承康郡和啟安郡那里是南方的重工業基地,不過重工業生產的都是材料,還要把這些初級材料經過加工,變成能用的商品,所以還需要另外一個工業基地,羅沖稱之為制造業基地。 這個制造業基地,羅沖準備把它放在拓海郡的北側,拓海郡通往都城的鐵路沿線,這樣方便運輸材料和貨物,還能用整個拓海郡對工業區提供保護。 就算將來海外有敵人打上了岸,也得先打敗了拓海郡和湯城八郡,才能掠奪拓海郡北邊的工業基地,但是真的等他們打完拓海郡的時候,后面的工業基地早就被羅沖用沿線的鐵路轉移走了,這是出于戰略防御的目的才做出的決定。 另外這個制造業基地,也是以重工業制造業為主的,比如橡膠加工廠,輪船制造廠,拖拉機廠,自行車廠,機械加工廠,五金加工廠等等等等。 漢部落目前只有造木頭帆船的造船廠,還沒有一家能造蒸汽鐵甲船的,而拓海郡這里的位置就很不錯,北邊有重工業基地,鋼鐵能滿足供應,本身又是沿海城市,靠近出海口,有造船業發展的土壤。 造船廠的后面,就可以放一個機械加工基地,比如造船需要的各種零件,車削螺旋槳之類的,就需要精密的機加工設備,還可以在這里制造港用吊機,為造船業和港口碼頭服務。 其他的拖拉機廠,自行車廠,可以沿著鐵路兩邊一字排開,需要什么零件,直接從旁邊的機械加工廠就能生產出來,形成一個工業群,產業鏈。 這些都是‘大件商品’的制造基地,甚至就連重載火車,也都可以放在這里生產,不過這樣的制造業,顯然不適合放在都城里。 所以都城這里還有個第三工業產業鏈,也就是輕工業和食品工業,高科技產業。 在都城這里建立輕工業產業園,也不是羅沖一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這里的條件決定的。 首先,未來都城會有大量的工業人口,而輕工業,又被叫做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正好和都城的條件吻合。 第二,從拓海郡到都城之間,或者說,從瀏陽河入海口往西,草原洪湖往東,中間的這一大片區域,全都是土壤肥沃的農田,非常適合大力發展農業。 這里可以種植大量的棉花,有了棉花,就可以在都城搞紡織印染,都城西面就是草原洪湖,可以從對面的草原弄來大量的皮革,所以等將來有了縫紉機后,還可以發展服裝鞋帽,皮鞋,成衣,西邊可以提供橡膠,將來還可以搞膠底的布鞋。 這里還可以種植糧食,有了糧食就可以發展副食品,比如榨糖,釀酒,酒精,方便面,餅干,啤酒,汽水等等等等。 種植業發達之后,還可以帶動養殖業,畢竟那么多的秸稈需要消耗,還有糧食,多了吃不完可以用糧食搞養殖啊。 有了大量的肉食之后,還可以搞罐頭廠,午餐肉罐頭,臘腸,牛肉罐頭,水果罐頭,甚至還可以從海里弄來大量的海鮮,做魚肉罐頭。 還有調味料,別的不說,光是辣醬,醬油,醋,植物榨油,這些也都可以搞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