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天中午,羅沖給大樹安排完任務,就騎著鹿去找了叉部落的少年,還有伐木隊的人,他要造一座木橋,讓牛車可以走到河那邊去。 先讓伐木隊找了根40厘米粗的杉木,鋸成四段,兩兩一組,中間再鑿孔橫著插一根三米長,20厘米粗的杉木當作橫梁,橫梁的下面再斜著鉚接兩根直角支撐,做成兩個'H'形的橋墩,杉木耐水,插在河水里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 做好了兩組橋墩,羅沖讓伐木隊用木船把兩個橋墩運到引水河和回水河與小河交點的中間河段,再讓擅長游泳的柴姓少年們輪流下水挖橋墩眼,挖好之后水上水下兩組人,一起把橋墩安放到河床里,再用河沙和鵝卵石塞住固定。 架設好了橋墩,再讓人們分別在小河兩岸的岸邊打上兩個木樁,木樁和橋墩的寬度都是三米。岸上的兩組木樁和水里的兩組橋墩,共同起到支撐和固定橋身的作用。 下面的支撐結構做好之后,伐木隊又去用牛拖來了五顆25厘米粗,12米長的松樹,用來當作橋面的骨架,五根圓木被分攤在三米寬的橋墩橫梁上,平均60厘米寬一根。 所有和橋墩的連接點,都用斧子砍出缺口,讓橋架和橫梁咬合在一起,就像芬蘭圓木屋的接合口一樣,咬合穩定之后,再用手工鉆在連接處打孔,之后用木橛子蘸著魚鰾膠砸進去徹底鎖死。 整個橋墩和橋架做完之后,羅沖又去木工組找材料鋪設橋面,最后選中了一堆已經開成厚木方的橡木,這些橡木都是準備以后做橡木水桶用的預備材料,這次直接被羅沖征用。 這些橡木都是直徑一米以上的大樹,因為體積太過龐大,無法運輸回來,伐木隊就會直接在原地把圓木破開,現在這些木材就是已經被鋸成10公分厚的大木方,有寬有窄,寬的足有一米,窄的也有20公分。 羅沖直接讓伐木隊把這些木方鋸成3米長,然后橫著釘在五根松木橋架上,連接處也用手工鉆打孔,釘木橛子固定。 整個橋面全部用10公分厚的橡木板鋪就而成,而且是全木質結構,沒有用一點金屬,但是這個純木打造的木橋卻非常堅固。 最后再用麻繩綁在木橋兩頭的橋頭樁,還有中間‘H’形的橋墩立柱上,做成一條麻繩護欄,再把橋面和兩岸的泥土連接處,用石頭和粘土夯實,整個橋就完工了。 用預先準備好的材料和工具,四十個人花了一下午時間架好這個三米寬的木橋,明天正好可以給牛車通行。 有了這座木橋,漢部落以后再次挖礦,終于可以告別牲口馱運,改用車輛裝載了,這樣將會大大的提高漢部落對小河東岸的資源利用率。 在河邊捕魚的各氏族女人們,親眼看著這座橫跨河面的嶄新木橋建成,也不禁暗自贊嘆首領的聰明才智。 她們已經在這里生活了近半個月,看著部落里各種的好東西,學習著漢部落各種新鮮的名詞,當她們知道部落里的一切都是首領創造的之后,也不禁把首領奉為天人。 當天晚上,各家各戶的茅草屋中,女人們也紛紛講起了首領今天造橋的事情,族人們也對加入漢部落滿意至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