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插秧就是......你沒看到這些水稻現在長的很密嗎,這樣它們是長不大的,所以我們要給它換一個大點的地方,讓它們每一棵都分開長,這就是插秧。”羅沖想了一下,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說道。 長老了解的點點頭,開始召集族人們拿上各自的工具干活兒。 男人們扛著銅鏟,在每一條溝渠都挖開幾個缺口,人工河的河水嘩嘩的涌入稻田,用不了一個小時,那些地方就成了人工沼澤區。 羅沖則是帶著女人們開始把禾苗起出來,前世的羅沖根本就沒種過地,他也不知道該怎么弄,只好用了最原始的方法,用手挖。 為了不損傷禾苗的根部,直接把手插到泥里面,把禾苗連根刨出來,然后再分成一把一把的放在一邊,上百人一起動手刨不到三畝地,很快就刨完了。 木桶那邊也按羅沖的要求,拿尺子量著截了一堆40厘米長的小棍,用來插秧的時候掌握行距。 準備做好之后,大家先去吃早飯,然后集體過來跟羅沖學插秧。 “大家看好,用兩根手指夾住秧苗的根部,直接插到泥里面,一定要上下直著插,不能歪,還要插到泥里,要不然秧苗就死了。然后用發給你們的小棍量一下,再插下一個。” 羅沖反復強調插直,插到泥里面兩點,只要做到這兩點,最起碼秧苗能活,這也是他能想到最多的了,別的注意事項他也不知道。 大家紛紛表示明白,可是也有人提出疑問。 “首領,這個草真的能吃嗎,就算能吃也沒有肉解飽吧。”一個原黑鼠部落的男人問道。 他的話剛一說完,大家紛紛看向羅沖,顯然,這個問題大家都想知道,只是一直沒人敢問。 如果說羅沖搞養殖,他們可以理解,畢竟那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肉啊,還可以獲取皮毛,動物越來越多,還不用冒風險去打獵,大家都對養殖十分熱情。 可是種植農作物這事大家就不理解了,種花生,族人們沒有反對,漢部落的族人不敢反對,而且他們相信首領,黑鼠部落也不反對,那是因為他們吃過花生。 但是水稻就是誰也沒吃過的了,大家連見都沒見過,怎么能知道水稻的重要性,他們覺得羅沖把那么多時間浪費在種植水稻上很不值得,所以才會有此一問。 羅沖也沒生氣,能有這么多人無條件的跟他干到現在,他已經很開心了,搞創新,搞改革從來就離不開質疑和反對,哪怕是原始人也不例外,他心里有這個準備。 看著大家都看著自己,羅沖面帶微笑的開口說道:“這個草確實不是人吃的,我們吃的是它結的種子,石頭,你去把那袋子稻種拿來給大家看。” 石頭跑回山洞去拿剩下的22斤稻種去了,等他拿回來,羅沖從袋子里抓了一把稻谷給大家看。 “這就是水稻結的種子,名字叫稻谷,把這個去掉皮就是我們能吃的東西,叫做大米,大米很硬,要放在鍋里煮熟了再吃,味道很好,大家先去干活兒,把秧苗都插上,我就用這些稻谷給大家煮一鍋大米飯,一會兒你們都吃一點兒,看看好不好吃,能不能頂飽。” 面對羅沖的擺事實,講道理,大家也無話可說,都紛紛去干活兒,準備一會兒回來嘗嘗那個叫做大米飯的東西。 說真的,就這22斤種子了,羅沖真的很舍不得,但是沒辦法,他需要族人們對水稻重視,這是大家以后的主糧,農耕時代,老百姓們可是把糧食看的比命都重的。 族人們拿著小木棍和秧苗按照羅沖的方法插秧去了,長老和鼠巫跟在羅沖身邊,他們年紀大了,玩不下腰,此刻他們兩人更想知道怎么做大米飯。 大米不像小麥,需要磨成粉,只要把谷子去殼就行了,稻谷去殼的方法不是磨,也不是碾,而是砸。 古人沒有現代化機械的時候,都是在石頭鑿出一個凹槽,把稻谷裝在凹槽里,再用石錘來砸稻谷,也被稱作臼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