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三十五萬大軍-《大宋猛虎》
第(2/3)頁
“若是二人意見不同呢?”趙頊這個新手,暫時還真沒有當好一個皇帝的自信。
“二人若是意見不同,行事的方向聽王安石的,行事的辦法聽司馬光的。若是實在決策不了之事,可發文到燕云來問,萬事萬物,不急于一時。”真要說起司馬光與王安石這一對冤家,其實還真各有所長。
王安石勝在進取,司馬光勝在保守。進取與保守,從來都不能簡單分對錯。王安石變法,本就有許多失敗之處,司馬光的反對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是王安石的變法,出發點與目的都是極好的。
其中的問題就出在王安石太過進取,把許多事情想簡單了。
所以甘奇答話的意思里,決策方向以王安石為準,但是怎么實現這個決策,以司馬光為準。這基本的道理就在其中。若是實在決策不了的,兩人太過矛盾的,那還是得甘奇自己把把關。
至于富弼,甘奇是堅決要把此人排斥在決策層之外,他之所想,任何事情皇帝最好問都不要問富弼。還有歐陽修與趙概兩個參知政事,太過文氣,歐陽修自不必說,喝酒寫文章是把好手,真要處理起錯綜復雜的政務,他并不很稱職。
至于趙概其人,甘奇不熟,卻也知曉趙概這個人是個老好人,而且還多少有一種與世無爭的感覺。趙概能升到參知政事,就是因為他過于老好人,興許這也是他聰明之處,不出事,不得罪人,與人為善,一把白胡須,官員來來去去,輪著輪著,就輪到他當副宰相了。
而且歐陽修還很看不起趙概,認為趙概文筆太差,仁宗時期,兩人本還是同事,一起修起居注(就是皇帝每天都干了什么說了什么的記錄),后來歐陽修升官當了知制誥(給皇帝草擬圣旨的官職),歐陽修立馬就把趙概這個文筆不好的給貶了。
沒想到趙概這個老好人,不僅不記恨歐陽修,過幾年歐陽修因為外甥女與他人偷情的事情被鬧到了朝堂,唯一一個出來給歐陽修說情的人就是趙概。不過也沒有什么作用,歐陽修還是被貶了。
趙概太老好人,不適合執掌大權。歐陽修這種人,帶著文人的自負自傲,也不適合主持政務。當然,甘奇也不愿去得罪歐陽修,還對歐陽修聽尊重的,因為甘奇會被他的《醉翁亭記》,不尊重也不行。
所以這朝廷大事,甘奇反而托付給了王安石這個參知政事以及司馬光這個御史中丞。
趙頊也是很聽話的,點頭答道:“甘相這么說,那朕就明白了,但有決斷之事,定召王相與司馬中丞來議。”
甘奇放心點著頭,便出了宮,回到政事堂,把王安石與司馬光兩人叫了過來,兩人當面而坐。
“不知相公召我二人前來何事?”司馬光落座就發問,他似乎很不喜歡來政事堂,更不喜歡老師在當朝首相面前轉悠,似乎轉悠多了,有辱他清流的名聲,別人還以為他攀附門檻。
也是最近甘奇老是找司馬光,這讓司馬光越發想要避嫌,避免真的傳出什么不好聽的話出去,言官首領,噴流人物,忌諱的就是這種流言蜚語,若是皇帝聽到了,還會阻礙前程。當噴子,就得當成包拯那樣,當成包拯那樣才能升官。
這也仁宗的御下之道,更是一個好皇帝該有的御下之道。言官,就得六親不認,六親不認了,皇帝就認你了。
甘奇看出了司馬光的焦急,也就看出了司馬光心中所想,他倒是不在意這些,笑著說道:“我此番出征去燕云與遼人大戰。陛下問我走了之后,這政事決斷托付與誰?我說參知政事王安石與御史中丞司馬光,但有決斷之事,定尋此二人來商議。”
司馬光大感意外,他總覺得自己在甘奇這里是不受待見的,因為他在朝堂上噴甘奇的次數都數不清了,甚至以往當面還說過那等“割袍斷義”的話語。哪里想得到甘奇卻完全不記仇,還頻頻與之重用。
王安石倒是不感意外,他直接起身行禮:“下官定然不負相公所托。”
司馬光也連忙起身,他想說一句什么感謝的話語,亦或者是表達鞠躬盡瘁的堅決,但是又沒有說出口,若是這些話語傳出去了,難免讓別人誤會他司馬光阿諛奉承。
所以司馬光起身答道:“陛下有托,必不敢辭。”
王安石瞟了一眼司馬光,哪哪都看不順眼,總覺得這人格外不近人情了,迂腐愚笨,木頭一般。
甘奇倒是公事公辦:“若是你二人見解各異,難以定奪,便去信燕云來問,萬事都不必太急切。”
“相公所命,定然謹記。”王安石又是一禮。
司馬光也行了禮,卻道:“萬事下官全憑陛下決斷。”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源县|
琼结县|
桑植县|
上饶县|
河北区|
湘乡市|
德清县|
仙桃市|
五峰|
台江县|
鄂托克前旗|
晋中市|
福安市|
蒲江县|
凉山|
东海县|
新余市|
临澧县|
德格县|
自贡市|
兴安县|
新竹市|
曲松县|
江安县|
洪雅县|
织金县|
大田县|
宣武区|
榆林市|
新乡市|
长丰县|
巴林左旗|
岳池县|
东乌珠穆沁旗|
隆尧县|
易门县|
中超|
淳化县|
临江市|
隆子县|
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