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遼人的地盤主要分兩塊,一塊是遼國固有的勢力范圍,契丹人是從大興安嶺下來的,最早的時候,后世的東北大部分地方是他最早的地盤,后來契丹人進入了草原,形成了契丹之國。 第二塊地盤自然就是石敬瑭送給遼國的燕云十六州,這一塊地盤主要是漢人聚居。 燕云十六州,其實就兩個主要的中心城市,一個就是大同,一個就是燕京,人口有六七百萬。遼人的實力,也是因為有了燕云十六州之后,有了一個大幅度的提升。 燕云十六州對于遼國的作用很大,大到不可想象。雖然最初只有僅僅兩三百萬人口,但是這兩三百萬人口給契丹人帶來的東西是不可想象的,最重要的就是能工巧匠與資源。 有了燕云十六州,遼人的軍事裝備就有了天壤之別。漢人的工匠,制作出來的弓弩比草原人要強,制作出來的兵刃比草原人要精良,制作出來的甲胄也比草原人要更先進。甚至燕云之地,還有許多礦產資源可供遼國軍隊使用。 有了燕云十六州,契丹人的軍事實力立馬有了一個大幅度的提升。關鍵是燕云十六州也是產糧之地。 遼國的人口,其實也極少,最多的時候也不過一千萬人口。因為草原是叢林,本就養不活大量的人口,草原與叢林加在一起,人口也不過二百萬左右。反倒是燕云十六州的人口能達到六七百萬。 而西夏人口就更少了,只在三百萬之內。 也就是因為遼國有燕云十六州這種漢人社會,甘奇才會想著動貿易戰這種事情,因為燕云十六州的漢人社會,在商業上也是比較達的。反倒是西夏或者遼國的草原叢林,社會形態過于原始,貿易戰還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甘奇之所以用盡手段,直接一次性進行兩次大收購,就是想短時間內把燕云十六州的物價直接炒起來,不僅是燕云,還有大同。 馬一方再次按照約定把貨送到了朱家峪外的海邊碼頭。從滄州卸貨之后再次北上的船只,裝載了貨物之后,甘奇終于走了。 馬一方是賺得盆滿缽滿了,再一次回到燕京城里揮金如土,這錢賺得太容易了一些。 只是馬一方不知道,他這種大收購,必然會抬高民間物價。雖然這種物價攀升還不會馬上對燕云十六州造成很大的沖擊,但是一切已經真正開始了。 物以稀為貴,這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布匹鹽茶這種東西,當市面上的貨物被掃蕩一空的時候,雄州榷場那邊卻忽然斷貨了。 一切依然在酵起來,燕云十六州漲價最快的東西就是布匹,只要稍微質量好一點的布匹,價格都在連連攀升,因為這些東西是燕云十六州不產的,需要大宋供應。但是同一種貨物,會有連鎖反應,連本地產的粗布麻布,價格也開始攀升了起來。 燕云十六州這種地方,對于大宋而言,人口不多,社會規模不大,抗沖擊能力不強。對于甘奇來說,正是適合貿易戰的對象,如果燕云十六州的社會規模太大了,有個兩千萬人口,那甘奇便也生不出這個念頭了。 布匹的價格急攀升,已經回到滄州的甘奇,再一次寫信給狄青,讓狄青嚴令邊境州府加強巡查,還異地派兵進行巡防。堅決打擊走私,一經現,擔有絲毫反抗,立馬格殺當場。 狄青辦事,甘奇是放心的,而且趙滋更是一個剿匪平叛出身的將軍,對于內部用兵的手段,比狄青還要擅長。 管控邊境走私,是重中之重。哪怕商家們人人都知道只要把布匹運出邊境,便能立馬財,也要他們誰也運不出去。 甘奇手中有大批量的物資與糧食,但是他還得想辦法到遼國去繼續收購,沉船的借口說過一次了,得再想另外的借口。 不然甘奇再出現在馬一方面前,就真的有點說不通了,不可能一趟倭國,這么快就回來了。 不過這個借口也還好說,馬一方如今已經上鉤了,甘奇手中的錢這么好賺,只要借口說得過去,馬一方也沒有沒有道理不接著干下去。 至于什么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的,暫時還不至于,就算至于。對于馬一方而言,這也不關他的事情,他顯然對賺錢更加上心。 甘奇準備要真正對遼國的糧食下手了。 一般物價飛漲,還不至于到民不聊生的地步,對于最普通的百姓而言,只要有一口吃的,什么都可以忍一忍,哪怕沒有衣服穿。但是當吃的都沒有了,那就忍不了了。 過不得多久,甘奇又再次出現在了燕京城。 再次見到甘奇的馬一方,是一愣一愣的,口中問道:“劉賢弟,你怎么才短短十幾日,又回來了?難道船又沉了?去倭國的海路這么兇險的嗎?” 甘奇擺擺手,一臉急切模樣,說道:“非也非也,船若是再沉了,那小弟我就直接跳海不回來了。” “那是怎么了?賢弟如何這般急切?”馬一方問道。 “兄長啊,我之前派人先去了一趟倭國打探消息,出海幾日,剛好碰到派出去的人回來了,所以我駕著小船就回頭了。”甘奇如此解釋。 “怎么?消息有誤?倭國沒有生大災?”馬一方心中一慌,倒也不是怕別的,就是擔心甘奇找他退貨,退不退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