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說了嗎,太子把自己的老師給氣死了!” “怎么可能?太子那么的尊師重道,之前還向孔穎達負荊請罪呢!” “我可不是瞎說,你們應該知道李綱死了吧?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嗎?” “當然知道啊,昨日貼出來的圣旨不是都說了嘛,他自己出自私心彈劾太子,結果被太子說的羞憤而死,難道不是嗎?” “當然不是,我聽我一個親戚說,圣旨里說的并不是實情,只是陛下為了掩飾太子氣死老師這件事才那么說的。” “哦?你親戚是誰,怎么會知道這種事?” “呵呵,說起我這個親戚那可是相當了不起啊,他雖然只是一個修鞋的鞋匠,但是他的一個親戚可是五品官員呢,有資格參加大朝會的!” “真的嗎?那他可真好運,居然有這么大來頭的親戚。” “不然說呢嗎,若非我親戚的親戚,咱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知道那個李綱真正的死因呢。” ...... 在李綱朝堂吐血而亡第三天,長安城悄然開始有一個留言開始迅速傳播開來。 太子少師,新昌公李綱之死,并非兩天前那份朝廷發布的圣旨所說因出自私心彈劾太子,卻被太子質問的內心羞憤,當朝吐血而亡。而是太子李承乾憤于自己的老師李綱彈劾自己,還想要陛下罷免自己的太子之位,對李綱以言語相激,致使李綱怒火攻心,吐血而亡! 這個流言剛開始相信的人很少,即便是聽到有人說,也只是一笑了之,并沒有當真。畢竟相對于李綱這個一直以來都只是在士林頗有名望的大儒來說,李承乾由于這近一年來的所作所為,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形象更高一些。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談論這件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說李承乾把太子少師李綱氣死的事,而且還都言之鑿鑿。 普通百姓也就罷了,太子如何與他們沒有太大關系,且李承乾本來在百姓心目中良好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他氣死老師這種在此時絕對能夠讓人人唾棄的負面影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