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紡車在漢代已經成為普遍的紡紗工具,手搖式最為常見。因臥式只需一個人操作,更為方便,用的也是最多。 其實還有一種更簡便的紡線工具,那就是紡錘,象個吊在空中的陀螺,拔其旋轉就能紡出紗,再把紗紡成線,家家戶戶都可以擁有。 徐齊霖的目光移注到隨奴婢而帶來的幾架織機上,結構看得不是很清楚,便起身走過去仔細觀察。 古織機種類繁多,按照演變歷史可分為原始腰機、綜版織機、梯架式織機,斜織機等等;按照絲織品的不同又可分為絹織機、羅織機、綾織機、漳緞織機等。 徐齊霖在織機上擺弄了一下,不得要領,伸手叫過旁邊的一個奴婢,問道:“這玩藝兒能織多粗的線?” 奴婢恭謹地施禮,半張著嘴巴,卻不好解答徐齊霖的提問。 徐齊霖自失地笑了笑,也察覺自己問得有問題,便伸手指了指,說道:“你去看看她們紡的紗線,差不多就是那樣的粗細,再回來告訴我。” 奴婢領命而去,仔細看了看,走回來向徐齊霖稟報道:“奴婢看那線的粗細,或許麻布織機可以。” 麻布又稱夏布,因為纖維較粗、孔隙較大,氣候炎熱時穿著頗為涼快。麻葛織就的衣服,比絹帛等自是差了很大的檔次,多為百姓穿著。 但麻葛布也有極少量的精品,比如黃潤布,以輕細見稱,紗支非常纖細,據說整匹布竟能卷置于一節竹筒之內。 還有帶花紋的闌干布,不僅紗支細致,紋樣也十分艷麗,當時有人形容它為“織成文章如綾錦”,說它的華美竟然可與綾錦相比。 而能把粗糙葛麻處理加工成輕細的紗,耗費的人力、時間,自然是極大的。價格也不是老百姓能承受的,只有皇家和豪富能夠享受。 徐齊霖在奴婢的指引下,又去看了麻布織機,覺得只要稍微改動一下,使其適應毛線的粗細,便足可使用。 時間不大,或者說人多力量大,兩盒羊毛都紡成了毛線,徐齊霖看著不錯,不愧是紡織高手。他拿上盒子,進去向李二陛下奏報。 李二陛下在屋內喝著茶水,翻看著《茶經》,倒也愜意舒適得很。見徐齊霖把紡好的毛線拿來,隨便地看了看,還比較滿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