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相信你! 帶我去小麥田那邊看看吧,看看那邊小麥的長勢!” 姜浩鼓勵的拍了拍站在他面前的苗義肩膀,并且讓他帶自己去離這邊不遠的小麥田,看看小麥的狀況。 既然這邊被姜浩稱之為種植基地,那么肯定不可能只種了兩畝地的紅薯、玉米和土豆。 紅薯、玉米和土豆的數量實在是太少了,兩三季之內很難大規模推廣開來。 那這一兩年的時間內總不能什么都不干,就等著紅薯、土豆和玉米這三種東西推廣開來吧。 既然高產良種這邊一兩年之內很難真正的進行大規模推廣,那么姜浩自然得想辦法提升現有糧食種類的產量。 這個時候,糧食產量相比較于先秦,乃至于唐宋之間的產量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 比如說小麥,小麥在先秦年間就算伺候的很好,一年也不過產糧百余斤。 而且那時候還沒有磨成面的說法,大家都是直接把小麥給煮熟做麥飯吃,口感十分的差,若不是小麥產量高,根本沒有人愿意種。 由此也可見,先秦年間其他糧食作物的產量該有多么的低。 但是到了唐宋年間,種植技術以及糧食的品種都有了一定的改良提升,畝產量自然也提高了不少。 到了明朝,也就是現在這個朝代,如果是上好的良田的話,伺候的好,小麥一年是能夠畝產兩石半到三石的。 這里說的畝產是指一年兩季總共的產量。 換算成現代的市斤,小麥一季最高畝產量大概接近三百斤。 可是不要忘了,這個三百斤是指上好的良田,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精心耕作才有的產量。 如果在中田,乃至于貧瘠的下田當中種植的話,就算風調雨順并且精心耕作,那單季畝產量也很難突破兩百斤。 平均下來,一畝地每年的平均畝產量大概只有一石半到兩石。 相比較于小麥,水稻的產量還要稍微再低那么一點,至于大豆之類的,當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這些作物,顯然都還是有不小的發展空間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