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重要的在于,意外的發(fā)生了溪山慘敗,其后換帥為趙誠,而趙誠又自己承認了在陵陽山指揮失誤。這就是導致政治趨勢轉(zhuǎn)變,這個時候不用想,張叔夜方面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于是責成張商英進來維穩(wěn),就成為當下蔡京比較優(yōu)先的策略。 是的只看張商英臨時掛職,就知道他代表誰而來、目的又是什么。 簡單的說大宋沒有什么欽差的概念,這是明清時期皇權(quán)高度集中化下的產(chǎn)物。但此行的張商英相當于朝廷特使,臨時掛的“左司郎中”銜,就代表是代表蔡京來維穩(wěn)的。 中書門下分為左右司,左司分管吏部禮部刑部,掌柜是門下侍郎(首相)。右司分管戶部兵部工部,掌柜是中書侍郎(副相)。 這就是大宋的大抵治權(quán)劃分。宋代就這特點,雖然有正副職之分,但他們未必是從屬關系,通常都是各自管理一塊相互制衡,譬如知州和通判看似是正副,實際則是默認平級的。 自趙挺之劉奎這對難兄難弟下臺后,蔡京復相,不過中書侍郎一職空置,就代表了集權(quán),由蔡京代管右司業(yè)務。 往前的政治動彈張叔夜沒被波及,是現(xiàn)今存活下來唯一的一個右司郎中兼戶部侍郎,頭上又沒有中書侍郎,也就默認為主持右司工作的沒有宰相頭銜的常務副宰相了。 事實上依照政治規(guī)矩,老張職位看著不高,那是因為要等理由。大宋規(guī)矩是沒有進士血統(tǒng)的人若非特殊情況不能登上廟堂,所以就是等,等張叔夜解決池州問題進而解決財政危機,或者是等考起。而歷史上他就是大觀年間才正式獲得同進士血統(tǒng)的,也就是說,張紀?她老爸很可能會和趙誠一起同科攜帶官職參加考試。 扯遠了。 現(xiàn)在,這位原本是杭州知州、兼任兩浙路提刑官的張商英忽然離開杭州,臨時掛左司郎中進池州。這就說明他是代表蔡京而來的,絕對不是代表張叔夜。 “大人……” 堂兄趙青明忽然進來了,“知州大人召見您過去,說是朝廷特使張商英相公點名要見您,快些過去吧?” 趙誠遲疑少頃起身道,“不,我暫時不去,趙青明,你去匯報說沒見到我,明白我意思嗎?” “你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