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老夫人的壽宴,用什么樣的原材料、做什么樣的菜;怎么做、做多少、幾葷幾素、又都有什么樣的寓意,是有講究的。 自從她的兒子在丞相的位置坐穩后,幾乎每逢她壽辰的時候,丞相府都門庭若市,一個又一個人提著禮物登門,大多數放下禮物,說上幾句話就走了,能被留下一起用飯的人少之又少。 李老夫人年輕的時候也是個精明的,老了后,從俗世里脫開身,便開始愛起清凈,除了關系甚篤或者頗為喜愛的晚生后輩,其余人并不熱切,所以雖是大壽,卻辦的并不隆重。 但總有試圖巴結、和李丞相套近乎的人,時時刻刻記著能夠親近丞相府的機會,所以這日里,從清晨起,丞相府門前往來的人便絡繹不絕。 壽宴上必須要有的幾道菜,提前一日就有人送到了康廣茂手上,好讓他提前做準備。壽宴當日,程嬌娥又派人給康廣茂送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錦盒,說是她送給李老夫人的賀禮,請康廣茂代為轉交。 她雖有意親近李老太太,接觸到丞相府的人,但她和李家的人關系并不親近,亦未收到邀請,唯恐像那些不請自來的人一樣,給李丞相和李老太太留下一個不識趣的印象。 錦盒裝的鼓鼓囊囊的,是一件大氅。 京城雖不如北地寒冷,但冬季依舊冰雪連綿,尤其老人家的身子骨又弱、畏寒,他們的冬便過的更加難熬。 程嬌娥思來想去,覺得送禮無非字畫擺件,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李老夫人不缺,倒不如用鐘離殤派人捎來的貂皮做成件衣裳,好讓李老夫人的冬過得暖和舒適些。 京城的這些王侯們從不缺吃穿,羊毛狐裘家家都是有的,但論起抗寒性來,都不如北地的貂。鐘離殤捎來的那些貂皮全部毛色油亮順滑,漂亮得好比墨玉,如果做成大氅,必定比狐裘還要暖和。但程嬌娥素來不愛這種暗色,便一直擱著了。 左右它在倉庫里閑置也是閑置,一聽說李老夫人七十大壽,程嬌娥便立馬想起它,連忙讓人把它取出來交給了織羅裳的裁縫們,裁縫們緊趕慢趕,在李老夫人大壽前,趕制出了這件大氅。 康廣茂提著錦盒,在馬車上,一路上不停默念重復著青韻教給自己的漂亮話,直到他來到丞相府的后門,一下馬車,見到疑似這兒管事的人,連忙笑呵呵地湊上去的同時,把錦盒遞過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