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西北的沙漠邊緣,有一個叫月亮塢的小村。姐姐告訴池月,在她很小的時候,月亮湖的水很清澈,像一輪彎月,在星光下流淌而過,月光靜靜地投影在湖面上,為胡邊的一片密林披上銀輝,林里有野雞野兔,野花野果,清晨醒來有鳥鳴,夜晚可以聽松濤…… 傳說中,天上的仙女喜歡月亮塢的美,曾經偷偷下凡到月亮湖里洗澡。所以,月亮湖是有仙氣的地方,不管多么干旱的年份,月亮湖的水,永遠都不會干涸。 然而, 現在的月亮湖,不僅干了,已經從地圖上消失了。 人間再無月亮湖,只剩一個月亮塢。 風沙日復一日的侵襲著月亮塢,這里人煙稀少,有辦法出門打工的年輕人,早就都走光了,村里只剩下無處可去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這些年,月亮塢的可耕土地在逐年減少,住在月亮塢的人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不是看手機,而是先抖落被子上的沙子,吃飯的時候,也不是去挑碗里挑肉,而是先挑碗里的沙…… 灰蒙蒙的天,烏云蔽日。 一路上,黃沙漫漫,供人行走的道路幾乎被風沙掩埋,荒地上剛種上的一片小樹苗,在茍延殘喘地伸展著,保護著僅有的綠意。幾株高聳的大樹,早已深深扎根在沙里,成了池月回家的引路人—— 村口的一個沙丘上,坐了個包頭巾的老大爺。 看到池月這個穿得極為周正的“稀罕人”,他瞇起眼睛瞅了半天。 “大閨女,你干撒來了?”老人的聲音蒼老、疲憊,在風里有一種嗡嗡的嘶啞感。 池月走近,笑著招呼他:“陳大爺,我是池月。你認不出來啦?” “撒?你是撒東西?” “……我是池月。” “哦,吃了吃了!我吃過了。” 大爺看著她的臉,笑出了一臉的皺褶,“你上咱們這兒干撒呢?” “……” 池月以前就知道他的眼神兒不好使,沒有想到現在他耳朵也不好了,嘆口氣,索性放棄了“自我介紹”,把行李包打開,塞了一些吃的給他。 “陳大爺,拿回去給你家小孫子吃。” “唉……?”陳大爺的手停頓了一下,把東西塞還她,“大孫子前幾天被他爸媽接走了。家里就我一個,人老了,牙口不好,咬不動嘍……” “——” 池月低下頭,看著他老樹皮一樣的雙手。 默默地收好了東西。 在她們這個地方,像陳大爺這樣的留守老人,很多。 村里的人去外面打工也不容易,得有辦法的人家,才能接走孩子。一些沒辦法的,還得把孩子放家里讓老人帶。對這里的老人來說,帶孩子是負擔,不帶孩子是空虛。 往家走的路上,池月想到了喬東陽的人工智能陪伴機器人。 對于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來說,陪伴機器人是個好東西。 可惜, 這些有需求的人。 卻不是喬東陽的客戶群體。 ——他們都買不起。 喬東陽高貴的眼光,也瞧不到這里的市場。 …… 池月走走停停,臨近家門,望而卻步。 “站外面干什么,回來了咋不落屋?” 陽光很烈,背后那個人的影子就映在池月的眼前。 她沒有第一時間回頭。 “媽,你哪兒去了……” 撲!一捆用繩子扎緊的枯枝落在她的腳邊,濺出一片浮灰。 池月轉頭,看到母親蒼老的臉上,又多了幾條深深的溝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