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漢永始十年七月,天子以‘朕德薄而無后,有傷祖宗之德……英國公世子章,親朕皇叔,世宗之苗裔,允文允武,德才無雙,朕見賢而喜……乃問有司,有司皆云:今能安天下、保社稷者,非英國公世子不可……其令宗正,策英國公世子章,為皇太叔,為天下儲,社稷保!’ 于是,今年連兩歲都沒有,剛剛會叫阿媽、阿爹的張章,莫名其妙的披上了章服,戴上了九琉,然后被自己老爹,抱到了宣室殿上。 然后,在京文武兩千石及有司司曹主官、鷹揚旅校尉以上軍官及關內侯以上的貴族,烏泱泱的兩千余人,在這宣室殿中,集體對著一個兩歲的稚子,頓首而拜:“臣等恭問皇太叔安!” 自然,接著就是大赦天下。 為了讓天下人更加清楚,并記住漢室法統,將要從劉氏轉移到張氏身上的未來。 張越更是放出了他憋了許久的一個大招:太學、武苑擴招! 以皇太叔得策,命太學、武苑今年的錄取名額,各增加五千個! 同時,增加今年考舉的錄取范圍。 這兩個組合拳一下來,整個天下,都沉浸在了‘國家有儲’的喜悅中。 統治階級,特別是地主、富商與權貴們,拍手稱快。 原因很簡單,能考上太學、武苑的,自然大多數都是他們的子侄。 當然了,寒門士子也有機會。 但那太渺茫了! 可以說是萬中無一! 旁的不談,教育資源的不平等與練習、復習的強度,就能讓上層人家的子侄,將寒門子弟遠遠的甩在身后。 寒門學子再刻苦,能比得上那些從小就有名師教導,蒙學開始,就不計成本的做著各種習題冊,數年甚至十余年題海戰術磨礪出來的精英? 至于考舉,那上層的優勢就更大了。 都不需要出盤外招,單單就是一個知識儲備與見識差距,就足夠讓他們將絕大多數的重點職位包攬。 哪怕張越拉偏架,也攔不住這些人在國家關鍵機構與關鍵部門中的位置越來越多。 所以,這其實就是定向的在對上層統治者釋放福利。 而且是光明正大的釋放福利! 自然,哪怕是最頑固的鐵桿漢家忠臣,也沒辦法拒絕這樣的好處。 更何況,這種人其實早就已經差不多絕種了。 士大夫們,更是在得知了這個事情后,立刻就開始全方位洗地了。 “這怎么能算篡國呢?” “英國公世子也是世宗之后,大漢苗裔啊!” “什么?你居然說‘出嫁從夫’,南陽公主既然出嫁,其子嗣就不該被視作劉氏之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