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幾乎每天都能看在大鴻臚官署前,看到那些滇國人,圍著出入的官吏,打聽消息。 搞得長安人都有些懷疑了。 而烏孫人和滇人不同。 若滇人靠的是學習、模仿,從而與漢室關系越來越親密。 烏孫靠的則是實實在在的利益紐帶了。 自永始以來,漢家高層,特別是軍功貴族們,便和烏孫、精絕這樣的西域王國,形成了緊密的利益紐帶。 西域封國所在地,那些適合耕作的綠洲中為貴族們耕作著土地的人,大部分都是烏孫、樓蘭、精絕等國的奴婢。 就連監工,也基本都是出自這些國家。 漢家貴族們,所做的不過是派些擅長耕作和建設水利的農稷官去指導罷了。 而那些不能耕作的荒漠、鹽澤、冰川地區,就更是如此了。 目前西域漢家貴族們,最關心的其實就是各自封國內的礦藏了。 像是計示水、尹列水流域發現的金砂河、玉石河,每一個都是各家的寶貝。 需要大量的人力,前去淘金、開礦、切玉。 而烏孫等國,提供的廉價勞動力,是所有人都無法拒絕的。 尤其是隨著頂級貴族們,越來越愛惜羽毛,不肯蓄奴,也不愿蓄奴。 烏孫人、樓蘭人和精絕等國提供的‘雇傭勞工’,便成為了香餑餑。 一個青壯,一年給個三千錢的雇傭費,就足夠這些國家的貴族們打雞血了。 而三千錢,在內郡,別說青壯了,小奴一年的基本開銷,都要五千錢! 更不提,因為是雇傭關系,不算奴婢。 而且,連管理什么的都是西域王國的人在負責,于是連死傷都算不到清清白白的大漢君子頭上。 近些年來,西域地區,更是出現了全新的‘承包制’。 一些列侯,將自己封國的礦藏‘承包’給烏孫等國的貴族。 以一定的價格,將自己封國的某個礦藏承包出去。 發包人拿到后,只要給錢就可以帶人采礦。一切所得,都可以落到自己袋子里。 但西域王國中,黃金、美玉的銷路很差。 所以,就只能賣到漢室來。 于是,左手倒右手,很多人發現,這樣子做似乎比從前的模式利潤還高。 一時間,西域各地風行不已。 現在連都護府的道路修葺、橋梁維護,甚至地方水利建設工程,也開始采用承包制了。 結果一用之后,都護府上下紛紛點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