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軍隊上下,不知道多少人擔心,萬一有朝一日宮車晏駕,新君即位,詔命與匈奴議和、罷戰。 那大家該怎么辦? 邊塞的百萬軍民,又該何去何從? 是服從新君詔命? 還是…… 起義師清君側…… 每一個人都清楚,無論選擇哪一個,軍方和國家都會吃大虧。 所以,近些年來,邊塞軍隊之中,已經隱隱有著風潮了。 有關扶蘇與蒙恬的故事,更是風行在居延和酒泉之間的軍民身邊。 甚至還衍生出了許多個版本的蚩尤戲。 有人私底下說:向使當初扶蘇拒亂命而不從,蒙恬起大軍而趨咸陽,板蕩中國,清除佞臣,則秦社稷未必傾覆,而宗廟可得安寧,新秦中之地(河套)則不必蒙胡腥百年。 醉翁之意,已是昭然若揭! 但偏偏,邊塞軍民都深以為然,對長安的太子系,深惡痛絕。 這其中,既夾雜著國仇家恨,更夾帶了無數人的利益! 對匈奴戰爭,持續至今幾近三十年。 無數利益鏈、無數家族,都依靠著戰爭而生。 你長安說停就停? 真當邊塞二十余郡的官吏軍民是吃草長大的? 他們可是喝著鮮血,吃著胡虜的血肉長大的! 如今,長孫漸漸傾向主戰和堅持對匈奴用兵的態度,浮現于水面之上。 這個事情傳到軍隊里,不知道多少人淚流滿面,欣慰無比。 時刻緊繃的神經,也終于能松懈片刻,緊握在刀柄上的手,也終于能松開少許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