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忘劍峰上-《太平客棧》
第(1/3)頁
當年徐無鬼還是齊王的時候,就以慕道之名大肆蓄養門客,在眾多門客中他又效仿青鸞衛都督府的十三太保選出了十三名心腹死士,賜姓徐,依次排列,從徐大到徐十三,這名老者在十三人中排行第七,故稱“徐七”。
在徐七的引領下,李玄都和秦素繼續前行,過了這里,山路又變得狹窄起來,小河在內,山路在外,幾乎是懸在半山腰上,僅容一人行走,下方山谷黑洞洞的,深不可測。
不說李玄都這位準長生地仙,已經可以御風而行的秦素也是半點不懼,反而沉醉于此中之景,心中想著,日后能在此地也是不錯,遠勝于太平山。又走出二百余丈,隱隱傳來瀑布聲響,轉過山壁之后,秦素眼前倏爾一亮,只見一道瀑布如白龍倒掛,飛流百尺,沖刷出一個水潭,小河的源頭便是由此而來,而山路則是直直往瀑布而去。
瀑布如門簾,在其后是一個高闊洞穴,通向一個花團錦簇的翠谷,此地四面環山,朔風不至,故而在初秋時節,也是暖意融融,而且不比外面的單調蒼翠,繁花似錦,絢麗異常,甚至還有麋鹿在草地上漫步,見人也不害怕驚避。
不遠處有一個小村子,大大小小十余口房子聚在一起,并無圍欄,周圍又有田地、桑林之屬,真是好一派田園風光。
李玄都前幾次來到此地的時候,還不覺如何,當初胡良曾經問他此地是否居住著許多人,李玄都回答說此地只有徐先生一人居住,他也不知道徐先生為何要將此地建成如此模樣。現在李玄都終于明白了,這里的格局竟是與陸吾居處十分相似,由此看來,地師圖謀“玄都紫府”并非臨時起意。
李玄都曾經先后三次來過此地,第一次是巧合之下誤入此地,由此與徐無鬼相識,在此地療傷修養。第二次再來,便是帶著張白月的骨灰而來,在此地盤桓多日,當時他因為帝京之變心灰意冷,生出避世棄世之念,倒是羨慕這里了。第三次就是與顏飛卿、周淑寧、胡良一道來到此地。
徐七嘆息一聲,“老主人每年都要回來小住幾日,只是從今以后,再無歸期了。”
李玄都道:“飛升成仙,此乃喜事。”
徐七點了點頭,“李公子說的是。”
李玄都挽起正在四下張望的秦素進了村子,沿著以鵝卵石鋪就的小徑,一路來到位于村子正中的一間雅舍之前,只見這座雅舍以烏木搭建,門前種了幾叢水竹,然后就地取材,竹管連綴成渠,自山崖邊引來泉水,以供煮茶之用。
窗戶以一根支桿撐起,可見屋內有一方軟榻,旁邊是一張書案,放著一張焦尾古琴,風吹琴弦有韻聲;一個書架,隨意放了許多書籍,或豎或躺,一看便是常常被人翻看。
乍一看去,似乎主人只是暫時出門,很快便會回來。
李玄都與秦素進了屋內,秦素來到書案前,仔細端詳著那張焦尾古琴,李玄都卻是來到書架前,略微掃了一眼。
書架上的書與武學、丹鼎、卜算、陰陽經緯無關,大多與農學有關,想來當年地師徐無鬼就是在此地培育種子,那些水田便有了合理解釋。
秦素輕聲問道:“這便是地師的住處嗎?”
李玄都輕輕“嗯”了一聲,“以后我們也可以在此地隱居。”
秦素不由笑道:“隱居?我倒是無所謂,你耐得住寂寞嗎?”
李玄都道:“動極思靜,靜極思動,一年中來小住幾日總是不難。”
秦素輕輕撥動琴弦,沒有答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