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送走袁盎,劉徹立刻就有了決斷。 “備車!”劉徹將王道找來,吩咐道:“孤要去拜訪御史大夫!” 這事情要把手尾處理好,必須得晁錯配合。 原因很簡單,此時,御史大夫衙門號稱亞相,能管的事情,多了去了。 按照漢室制度:‘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職相參,總領百官,上下相監臨!’ 因此,自從太尉官舊廢不置后,御史大夫就順應形勢,擠進了三公的序列。 什么叫三公? 《春秋》中說: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相何以三?自陜而東,周公主之,自陜而西,召公主之,一相處乎內! 而在漢室,御史大夫確實有著實際的三公權柄! 基本上,你把御史大夫衙門看成中紀委+中央辦公廳+秘書處以及部分中組部的組合體就可以了。 因為御史大夫的權柄在漢代極重,是以,時人常將丞相府與御史大夫衙門合成二府。 無論漢書還是史記,或是三輔黃圖,此類說法屢見不鮮。 半個時辰后,劉徹的馬車在御史大夫衙門前停下。 早在劉徹到達前的一刻多鐘,先期快馬報信的使者就已經通知了御史大夫晁錯。 所以,劉徹剛剛下車,晁錯就領著御史大夫衙門上上下下的四十五位佐官出迎。 “臣錯拜見家上!”晁錯走上前來,對劉徹拱手一禮。 “晁公快快請起……”劉徹連忙上前躬身道。 “家上,請……”晁錯低頭道。 “有勞了!”劉徹笑著與晁錯并肩進入御史大夫衙門的大門。 在漢代,御史大夫衙門與丞相府僅有一墻之隔,兩者實際上,全部都是建在靠近未央宮北闕的宮墻之內。 甚至于,這兩個衙門的一些屬官,干脆就是在皇宮里上班的。 譬如御史大夫衙門的御史丞,管得就是宮里的大小事務,你要知道,當此之時,宮里面也不全部都是宦官,還有著大批的御史、尚書、謁者以及侍中還有郎中等天子近侍,這些官員,全部都是文官! 因此,這些人的管理之權,就落在了御史丞身上。 劉徹抬起頭,打量著御史大夫衙門的里里外外。 不得不承認,御史大夫衙門比內史衙門大氣多了。 門口站崗執勤的全部是禁軍的衛兵。 整個衙門內部,完全就是皇宮的延伸。 各種閣樓殿宇,數之不盡,數以百計的大小官員穿梭其中,前來辦事的其他衙門和天下郡縣的官吏,更是如過江之鯉,延綿不絕。 劉徹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下,目測,整個御史大夫衙門起碼占地一千畝以上。 在這個龐大的機構中,單單是夠資格上朝議,發表意見的朝官就有四十五人,其他佐繚、屬官和辦事跑腿的雜役,起碼是十倍于此,加上打掃衛士、整理文案的下人,這個衙門里常駐的吃公糧的人至少一千多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