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末將覺得,殿下的考舉之中沒有為末將這等武人設置一個武考,頗為不公……”李廣低著頭,大著膽子的道。 站在李廣的立場上來說,一個沒有給武人留下位置的考舉,確實是有些歧視武人了。 但這話說出口后,李廣也覺得有些不妥了,語氣太生硬了,沒給殿下留什么臺階和面子…… 只是,他向來自負慣了,因此也覺得不以為意。 劉德笑了笑,也沒在乎李廣的語氣里有什么問題。 他是皇子,是要做儲君的人,怎么可能去計較這些小問題,何況,李廣說的對!劉德覺得文武就像一個人的兩只腳,無論崇文偃武,還尚武抑文,都是不好的。 “將軍的建議,我知道了,下次再行考舉,定會設置武舉……”劉德點點頭道。 其實,此時的漢家天子,對于自己的槍桿子的重視程度,是遠超其他之后任何朝代的。 在此時,漢家基本在關中和邊郡建立起了完善的預備役制度,基本所有的成年男子每年都會接受一段時間的軍事訓練,在上谷等匈奴入侵的重災區(qū),基本上就是軍民一體,一旦匈奴入侵,幾乎人人都能上陣。 前世作為一個諸侯王,劉德自己也曾經(jīng)參與和指揮過封國百姓進行軍事訓練的事情。 對此,他還是有發(fā)言權的。 事實上,因為自建國以來,漢室就承受著匈奴的強大軍事壓力,為了能在有朝一日,匈奴人大舉入侵時,能保證戰(zhàn)勝,而不至于再發(fā)生白登之圍那樣的悲劇,自劉邦起,漢室上至天子,下至諸侯王,就奉行了‘士非教不得征’的國策。 簡單的來說,在漢代想要當個大頭兵,吃軍糧,第一個條件,就是你必須是接受過三年以上軍事訓練,表現(xiàn)合格的成年男子。 像漢家的南北兩軍,就全部是從良家子里篩選出來的優(yōu)秀兵員。 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才保證了漢家軍隊的戰(zhàn)斗力,始終能保持一個相當高的水準。 是以,史書上說:歷代皆以弱亡,獨漢以強亡。 這是制度造就的成果。 李廣聽劉德答應下來,立刻就高興的像個孩子一樣,手舞足蹈的道:“多謝殿下……多謝殿下……” 劉德?lián)]了揮手道:“卿若無事,就先回去吧……” “諾……”李廣低頭拜道,也知道自己方才的舉動似乎有些不妥。 “李都尉……”等李廣的腳走出殿門,劉德忽然叫住他,道:“聽我一句勸,以后少喝點酒,自古名將沒有酗酒之人,當年先帝,可是曾期許將軍能功封萬戶侯的,不可因喝酒誤事啊!” 李廣的臉頓時紅的厲害,尷尬的低頭拜道:“諾,末將謹記殿下教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