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華皇帝召集群臣,就貴霜帝國內(nèi)亂一事進(jìn)行討論,看是否出兵相助。 不多時,滿朝文武齊聚一堂,齊齊聚在上書房之內(nèi)。 等人到齊了,呂布不由說道:“諸位愛卿,剛剛貴霜帝國的公主薩羅莉前來求援。原來這貴霜帝國之內(nèi)發(fā)生內(nèi)亂,婆娑王帶領(lǐng)十萬大軍叛亂。” “婆娑王收買了很多將領(lǐng),一路攻城略地,燒殺搶掠,如今已經(jīng)圍困了貴霜帝國得王宮。諸位愛卿可以議一議,我們要不要出兵幫助貴霜帝國?” 呂布將事情講完之后,下面得文武百官頓時紛紛議論起來。 貴霜帝國得商人,和大華過往甚密。 在南京城,隨處都可以見到貴霜帝國的商人。 因此,這滿朝文武,對貴霜帝國也不算陌生。 但是畢竟兩國相距太過遙遠(yuǎn),他們對這貴霜帝國的情況,基本上一無所知。 古時候得人,目光和格局,通常都放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 就算是那些英雄人物或者梟雄人物,他們要的天下一統(tǒng),其實也不過是中原所在之地。 論語中有句話是: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你看,這里的范圍就是四海之內(nèi),黃海、渤海、東海、南海之內(nèi)的,大家都是兄弟。 出了海的,那就不算了。 王勃有句詩: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大海以內(nèi)的,咱們都是知己,但是出了大海,那絕對就不算了。 因此,古代的地域觀念,大抵如此。 貴霜帝國,距離大華的距離,實在太過遙遠(yuǎn),遙遠(yuǎn)到他們漠不關(guān)心的地步。 對貴霜帝國的內(nèi)亂,他們根本就沒有太多感觸。 很快,宋御史就站出來說道:“皇上,微臣以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貴霜帝國,乃是化外之民,我們就算出兵幫助了他們,他們也不懂得感恩。因此,微臣以為,我們不可出兵!” 兵部尚書戲志才不由出面說道:“皇上,貴霜帝國,地處偏遠(yuǎn),距離我們?nèi)f里之遙。并且我們對貴霜帝國得地形、風(fēng)土人情,還有他們的戰(zhàn)斗力一無所知。”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知己不知彼,一勝一敗;不知己不知彼,百戰(zhàn)百敗!皇上,我們根本就不了解貴霜,出兵存在極大危險。兵者,死生之地,不可不察,此其一也!” “其二,路途過于遙遠(yuǎn),后勤補(bǔ)給是一個極大的問題。一旦后勤補(bǔ)給跟不上,我們很有可能會陷入絕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