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簡化字-《呂布有扇穿越門》
第(1/3)頁
蔡邕義憤填膺地說道:“皇上,漢字是老祖宗遺留下來的瑰寶,文章是我們漢族的文化結晶,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如果簡化漢字,推行白話文的話,豈不是數典忘祖了嗎?這樣一來,國將不國了啊,皇上!還請皇上三思而后行!”
呵呵,簡化一下漢字,就是數典忘祖了么?就要國將不國了么?
果然如同料想的一樣啊!
沒等呂布說話,只聽荀彧也沉聲說道:“皇上,伯啖先生所言極是,漢字萬不可輕改,文章萬不可輕改,否則的話,只怕會引起天下讀書人得唾罵啊,皇上!”
嗯,果然不出所料,這兩人是堅決反對者。
不過,最起碼荀彧的理由聽上去比蔡邕,讓人更容易接受一些。
呂布不由沉聲問道:“眾位愛卿,不知你們怎么看?”
龐統、郭嘉、賈詡還有戲志才、許攸,都持反對意見。
而諸葛亮還有周瑜和陸遜、魯肅幾人,則是默不作聲。
看起來,就算是年輕人,一時之間也很難接受呂布提出來的文字改革啊。
這就是歷史局限性啊!
呂布不由皺眉問道:“朕想問你們幾個問題,漢字有據可考得年代,大概可以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商朝,當時商朝使用的文字是甲骨文。那朕想問你們一個問題,甲骨文為什么沒有成為主流文字,逐漸被舍棄了呢?”
當呂布提出這個問題之后,十一位大臣臉上都露出若有所思之色,但是每個人又默不作聲。
呂布提出的這個問題,讓他們感覺到,其實皇上提出來的文字改革,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是從情感上他們又沒辦法接受,也拒絕接受。
看到所有人都不說話,呂布直接提名了:“奉孝,你來回答剛才朕的問題。”
被點名了,不回答也不行了,郭嘉只好回答道:“回皇上,是因為當時的甲骨文十分繁瑣,并且并不完善,后來經過不斷的完善,不斷的發展,最終才形成我們現在的文字??墒?,現在我們的文字已經十分完善了啊!為什么還要改革呢?”
呂布語重心長地說道:“諸位愛卿,在商朝開始有文字,是為甲骨文。因為甲骨文并不完善,所以經過不斷的完善和修改,形成籀文?!?
“但是籀文依舊很繁瑣,最終又改革成金文,到了秦朝,再一次精簡為小篆,到了漢朝又變革為隸書!你們看,漢字經過不同的朝代,發生了多少變革?”
“我們的祖先,并沒有固步自封??!他們發現,文字太繁瑣,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他們就會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他們并不因循守舊,他們并沒有想到數典忘祖。為什么現在朕一提出簡化漢字,推行白話文,你們就要說朕數典忘祖了呢?朕想問問你們,這到底是什么道理?難道我們還比不上古人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