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柯家也準(zhǔn)備了一輛馬車,同樣裝飾的非常漂亮。 這時老爹便讓老牛趕著馬車調(diào)頭,帶頭先走。 而柯山則趕著馬車,載著七娘子在后跟上。 習(xí)俗,女方家的婚車由女方家準(zhǔn)備。 新婦坐車前往新郎家,女家同樣要送親。柯五帶著張家溝的柯家人一起跟在車后送行,他們要一直送到張家,然后還要在張家吃席,并且過一夜才能回。 此時日暮黃昏,兩家人擁著兩輛馬車一前一后的返回張家。 新郎不是騎馬迎親,這讓張超覺得有些遺憾。但這是傳統(tǒng)習(xí)俗,也不是張超說改就改的。后人迎親是在早上,可唐人卻在黃昏。 不過結(jié)婚總不是那么容易的。 車馬走到一半。 柯家人又搞事了。 柯五帶著幾十個柯家漢子,跑到了老爹的馬車前面,把路給攔上了。 這也算是風(fēng)俗,前有催妝,后有障車。 要想過也行,留下買路財。 張超也是早有準(zhǔn)備的,直接一揮手,于是程處默、牛見虎、李感、尉遲寶琳四個家伙,一人從馬車上提下來一個麻袋。 “嘿哈!” 四人提著四個麻袋往柯五等攔路人面前一放,然后打開袋子,開始撒錢。 都是銅錢,張超準(zhǔn)備了六千六百六十六枚銅錢,寓意六六大順。 銅錢撒下,路上一層銅光。 柯五等人笑哈哈的的撿錢,上百人每人都撿了幾十文銅錢,然后心滿意足的讓開了路。 馬車終于順利前行,等到了張家院前。 則女方要聽張家這邊的規(guī)矩了。 管家早在家里準(zhǔn)備了粟米三升,填在石臼里,還拿了一張席子蓋住井口,以枲麻三斤塞上窗戶,又放了三支箭在新房門口。 搭著紅蓋頭的七娘一身碧綠婚服,從車上下來后,進(jìn)了張家,直接由三娘引著去廚房拜灶臺。 這是習(xí)俗,表示將來新婦能成為操持家務(wù)的好手。 而張超等親屬則從便門出,再繞圈從正門入,一起踩新娘子的腳印,表示沾喜運(yùn)。 還有一個婚俗,臘月結(jié)婚,新婦不能見姑。唐人稱公婆為舅姑,臘月結(jié)婚就不能見婆婆面。 而且更新奇的是,這個時候居然沒有拜堂。 而是要在院子里面用青色的布幔搭建一座帳篷,稱之為青廬。新人在這里面完成交拜儀式,而且要在這里過第一夜。 據(jù)說這是北朝時傳下來的風(fēng)俗,帶著點(diǎn)胡風(fēng)。唐初之時還是沿用這種習(xí)俗,要到后來才改成在屋里拜堂成親。 兩家的人一起觀禮。 老爹大紅,七娘大綠,紅男綠女,在青廬里交拜。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交拜!” 張超注意到,夫妻交拜的時候,并不是夫妻一起對拜,而是七娘先拜,然后老爹回拜,如此四次,而不是三次。 張超在一邊看的十分高興,感覺十分新奇,這老爹的婚禮倒像是自己的婚禮彩排了。看過老爹婚禮,他倒不用擔(dān)心過些天娶十三娘的時候出差子了。 交拜過后,可沒有送入洞房這一套。 交拜完,還有好幾個儀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