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與圣人論道-《舟行諸天》
第(2/3)頁
三人先是談論了一番黃老治國之道,再論論道德禮法,一旁仙鶴童子聽玄門最精妙之論,因從未涉及凡塵俗世,大半時間都在那里懵懵懂懂,唯有三人說起天地宇宙,自然造化,萬物之道的時候,能聽出其中妙處出來,喜不自勝。
而金毛犼更是全然不懂。
但它卻知道這是圣人之言,通世哲理,因此強行記住,準備再日后慢慢練習。
封舟雖然是萬民大圣,但畢竟道法淵博比不上無數元會的兩位圣人,雖然明白天道高遠,自然奧妙的道理,就遠不如兩位開天辟地的圣人,所以他每次論道,提出一個概念,接下來便是少說多聽,遂有一番智慧發闡。
一連數日,三人談玄論道,天地自然,大道至理,神通術法漫漫而談,不再只說治國人倫之道,這番太清真人才講過陰陽開辟,清濁分化的至理,那邊玉清真人便說起太陽之氣運轉太清的妙諦,而封舟學問見識雖不及二人,但即使片言只字,卻又往往恰到好處,引人深思,即使兩位圣人聽了,也能深感其中蘊含的至理。因此對封舟愈加看重。
聽聞圣人講道,封舟許多疑問處無不豁然開朗,又想到如今誅殺云程萬里鵬,幾與佛門沖突,自己雖然不在意,但畢竟身處西牛賀洲,國家正處于漢化之際,若是佛門出來添亂,漢化畢竟事倍功半,甚至有夭折之危。
縱然他法通準圣,畢竟雙拳難敵四手,所以他欲以道理,請教二位圣人。
太清淡淡一笑,便講無為而不為之理。
太清主張身國同治,以兩相自然為本,事因之而循之,物因之而動之,法天地之使萬物自然,甚至不得不然而為,以無為謂之使物我自然。以使物我共逍遙,善于行不言之教,使人自化。
玉清雖然贊同太清之言,但在太清無為之基礎上,又道大道無功,全生避害,為我貴己,不與物往以不染物性,無為以兩不相累,兩不相擾。
元始天尊受到封舟啟發,早有妙論,看了一眼白鶴童子、金毛犼,又掃過茅廬外豎耳聆聽的板角青牛,手中玉如意微微一揚,侃侃而談:“天生萬物已養眾生,又置生殺而治之,此天道也,然披毛戴角之輩,皆通適者而生,不適則死之理,故而貴己!為我貴己,非貴己者,死矣!物肖其父,本性自如。父不貴己,則亡,其父貴己,則生。貴己者有子而貴他人者絕后,是故天生萬物,無不貴己!”
“天道之事,在于功利,人類滋長,眾生繁衍,在于自得。為民心,為圣心,為道心也。”
那仙鶴童子雖然就在玉清老爺身邊,不沾禽獸之道,但他畢竟本身為鶴,通禽獸之言,又有金毛犼、板角青牛異類,曾混跡于禽獸之中,見其生,見其死,乃至強者生而弱者死,自然淘汰,天擇其強,萬物演化之理,卻聽得如癡如醉,勝過老子道德家言。
這本來是封舟所思考之事,也知道玉清說的是楊朱之言,但比楊朱精簡卻有妙在顛毫。
封舟深明其理,知道楊朱或許是某位道家圣賢轉世,雖講物競天擇之言語,其中也蘊含道德之理念。
其本質上,已經接近于進化之道。
太清聞得玉清之言,點頭笑道:“善……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城市|
丰镇市|
沁阳市|
城口县|
丹阳市|
上蔡县|
丹棱县|
云梦县|
哈尔滨市|
大安市|
孟村|
平昌县|
双鸭山市|
重庆市|
青州市|
理塘县|
天峻县|
宝丰县|
都兰县|
遂宁市|
辰溪县|
陇南市|
咸宁市|
舞阳县|
高雄市|
荔浦县|
青海省|
无极县|
安宁市|
松原市|
惠安县|
玉林市|
南木林县|
奉节县|
本溪|
锦州市|
辛集市|
佳木斯市|
河东区|
伊吾县|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