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僅僅從新鮮性和觀看意義上來說的話,Mad Poihat會議室里的諸位是沒什么必要性守在電視機錢等待“飛翔的魔女”第一話播放的。在場的相當一部分人都不止一次的看過這一話的內容了,剩下的那些人也至少看過作品的一部分畫面。 但電視播放與在公司內部自行放映終究是不一樣的,不過要是再行詢問這種不一樣在什么地方的話,那估計大部分人的回答僅僅是“感覺”這兩個字了。 當個人或者團體制作的作品得以通過一個公眾平臺展示給相當數量的人觀看的時候,那它對制作人員的意義自然而然就存在了。天然具備展示意義的東西在這種意義得以實現的時候,起碼會滋生出名為“滿足感”的情緒。 參與到這一話動畫制作的每一個人的名字都會出現在片頭或者片尾的字幕上,能夠在Staff列表中找到自己的名字,也算是一種樂趣了——起碼對于Mad Poihat這樣的年輕動畫公司來說是這樣的,這算是他們的第二部作品,而很多年輕人的名字是第一次出現。 當電視屏幕上首先出現“原作:Mad Poihat”這樣一行字的時候,那也意味著“飛翔的魔女”第一話開始放送了。 會議室里的談話聲瞬間就被壓了下來。 在Mad Poihat制作的動畫中,宮代奏采取了盡量隱匿自己名字的策略,理由很簡單,并不是因為他多么熱愛低調這個詞,而是因為真的要全都標注他的名字的話,那這三個字出現的頻率未免也太過頻繁了。 原作、人物原案、系列構成、企劃、音樂、監督、美術背景……盡管這些都是統籌性的工作,但這么多名字的話總顯得這一部動畫全靠他自己做的一樣了。 舒緩的配樂風格、明媚的畫面、緩緩切入的故事,盡管在所謂的“賣點”上下了太多的工夫,但“飛翔的魔女”還是那種需要安安靜靜、平靜下來觀看的動畫,它真正的適應人群其實很小眾。 不過它還不是那種限定空間和循環情節就可以得到足夠表現、吸引觀眾的賣萌系列作品。從單純的技術制作角度上講,日常系作品是那種節約經費的低難度作品,但它的故事確實最難表現的那一類……這類作品要么做不好也賣不好,要么叫好不叫座。 所有日常系動畫的制作,最難的地方其實在于要怎么保持作品的新鮮感,它的故事構成難度在怎么去表現日常中那些不那么日常的、有意思的部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