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幾天時間之后,《愛的心理學》授課老師李同圭的辦公桌上便多了一疊打印出來的文檔,這些都是兩個班100名學生組成的25個小組交上來的小組作業。 他作為哲學系的副教授教這門課程已經很多年時間了,對于這種小組討論完成的論文作業幾乎了解得差不多。 無非都是那幾種文章罷了,這種平時作業基本上都沒有太多的差距,尤其是那些熱門的影視、文學作品更是被反復拿來分析。 上一屆學生寫了,這屆的學生還是在寫,都已經審美疲勞! 但作為教師的職業操守讓他不得不打起精神來,畢竟別人辛辛苦苦做了那么久的作品,不認真看看對不起他們花費的時間。 李同圭喝了口茶,打起精神滿滿閱讀起來。 第一篇關于宮斗劇《后宮若兮傳》,第二篇關于愛情小說《我心中的日月》,第三篇、第四篇幾乎都沒什么新意…… “唉,難道就沒有點新東西嗎?每年不是有那么多電影電視劇跟文學作品,怎么這些學生老盯著那些過去的經典。” 李同圭自言自語的說道,現在很多人都有種懷舊的情緒,認為現在的所有藝術作品都是不如從前的。 正當他在這些熟悉的作品里面徜徉時,一個陌生的作品映入眼簾。 【關于少年派的心理探究——解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這個論文題目一出來,李同圭頓時來了興趣,“這是小說還是電影,我怎么沒聽說過?” 他也沒有著急去千度搜索,而是先看看摘要再說。 蔡文婷、曾夢琪等人在摘要里面簡單講訴了一下少年派的故事情節,然后便將故事情節跟自己這個論文結合起來,從童年經歷、老虎、母親、父親等不同角度分析少年派的心理以及其中的親密關系。 【張楚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近日來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小說里面印度少年派在海上與老虎227天的經歷引發大家對宗教、自然、人性的思考,也引起我們對他與愛相關的心理狀態的好奇。 鮑爾比認為依戀是一個持久的情感聯結,這種聯結是傾向于尋找和維持與某個特定對象的親近關系。這對于孩子來說,就是尋求安全感。 這是我們對少年時期派的各種心理活動進行研究的理論基礎。接下來我們將從派的少年成長以及他與父母的關系分析派的心理成長過程。】 老實說,這篇論文在學術上面其實并不比之前的小組論文要出色,畢竟這不是心理學的專業課,而是面向全校的通選課,大家水平大致都差不多。 可李同圭依然看得津津有味,一個跟老虎在海上漂流227天的印度少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