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回到城中,王安石找來人手對這些礦石進行了鑒定,確定這些都是難得一見的好礦,金銀含量極高,于是他馬上行動起來,安排好扮演海商的人手之后,就秘密帶著這些礦石和做舊了的地圖進宮找趙頊去了。 剛聽到這消息的時候,趙頊和王安石一樣覺得別扭,哎,沒辦法,大慫的皇帝么,被契丹和黨項欺負慣了,完全沒意識到自己還能欺負其它人去。 可聽王安石說了佐渡島的金銀數(shù)量,以及大宋財政目前面臨的窘境之后,趙頊終于還是振作了,怎么說這位也是曾經(jīng)穿過鎧甲的皇帝,多多少少也要比大宋其它皇帝有膽氣些,要不然也不會發(fā)動攻夏之戰(zhàn)了。 而且這次面對的又是倭國人,大宋可能害怕契丹人、黨項人,對倭國可不怎么害怕,再加上王安石拿出來的方案是忽悠或者購買,并不是派兵攻打,就算失敗了也不會有太嚴重的后果,于是趙頊答應下來。 只是兩國之間來往可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大宋自持身份,肯定不會先派遣使者去倭國,大國要有大國的氣度;而是先透露一些風聲,引得倭國使者先來拜訪,然后倭國使者一請再請,大宋的使者才會前往倭國。 文人搞別的事情不行,搞這種事兒還是很拿手的,王安石稍微給章惇透露了一點兒風聲,章惇就馬上安排人去辦去了。 章家是福建大族,族中亦有經(jīng)營海商生意,雖然章家主要走的是南邊的線路,但是和主導了對倭海貿(mào)的寧海周氏也有來往。 寧海周氏先輩和倭國關(guān)白藤原賴通交好,被藤原賴通任命為倭國太宰府進奉使,試圖和大宋建立正式關(guān)系,不過因為手續(xù)不全,周氏先輩被明州市舶司攔下來了,沒讓他進京。 現(xiàn)在雖然已經(jīng)過去多年,但是周氏在倭國的影響力并未消退,再弄個進奉使的身份過來并不是很麻煩的事情。 寧海周氏如今家里的錢是夠多了,卻沒有官位,章惇稍微拋出一點兒誘餌,他們立刻就上鉤了,忙不迭答應下來,立刻就帶人去操辦此事。 就在紅薯、玉米、花生嫩苗逐漸茂盛之際,倭國的進奉使就抵達了開封,看來蘇軾和章惇很快就可以去倭國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