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明朝第一權臣》
第(3/3)頁
“拿筆來!”王振牙疼減輕了許多,心情便好了不少,因此也沒跟毛貴計較,“說起來多幾百個貢使倒也不算事兒,可是……”
王振本想說“誰讓你偏趕上牙疼的時候”,但話一出來就顯得小氣了,于是便改口道,“可也不能墮了咱大明的面子不是?”
“老祖宗說的極是。”毛貴嘴不討巧,就只能拿出一個恭敬的態度來,只見他轉過身去,將折子往背上一撂,便把“批紅”用的朱筆遞到了王振手里。
王振滿意地點了點頭,爾后輕點朱筆,蘸飽了墨水,在折子上便寫下了一行工整的小楷:削其馬價,按數領賞。
王振入宮前本是個有“秀才”功名的教官,從小便習得一手好字,雖然入宮做了二十來年太監,但好歹這個功夫還沒落下。
“剛勁有力,不下顏柳!”王長隨不懂得賞字,可還是高高地豎起了大拇指,雖然他沒什么文化,但拍馬屁的基本功力還是具備的,要不然能伺候王振那么多年?
“多嘴!”王振拿筆桿敲了敲王長隨的腦袋,臉上的笑容卻是不掩飾的,這是一種親近的舉動,王長隨心里自然高興。
毛貴在一旁也看得羨慕,只不過王振并沒有要拿筆桿再敲他腦袋一下的意思,只是把折子遞過去叮囑道,“遣人先去支會皇上一聲,然后蓋上印就讓禮部照著辦吧!”
“誒!”毛貴點了點頭,接過折子便恭敬地倒著退了出去,只不過一出大殿看見正候在門口的左都御史王文,那腰桿便跟著挺了起來,“王大人,這是禮部的事,您一個左都御史跟著湊什么熱鬧?想要討好老祖宗也不是那么個法子!”
“毛公公說的是,這不正好趕上了?”王文尷尬地笑了笑,同時伸出手要去接那折子,卻見毛貴把眼皮抬得老高,“正好省得我跑了,老祖宗剛交待完,就由王大人代勞去討印吧!”
“誒,是!”王文點著頭將折子接了,同時順勢往毛貴袖里塞了幾錠金子,這手功夫做得熟練,旁人要不仔細看,還真瞧不見。
毛貴沒瞅成色,只拿手一掂,臉上便添了些笑容,“成了,王大人,快些去吧,老祖宗那自然是擔待著,要不然左都御史的位置早讓別人搶了去!”
“毛公公費心!”王文哈著腰將折子一收,可待轉過身去,那臉上的表情便登時僵了:想自己堂堂左都御史,論其地位來都可以與六部尚書平起平坐,可對幾個司禮監的太監卻要……
“哼!”王文捏緊折子,將袖中的拳頭攥得死死的,“昏君!奸宦!亂世道!看你還能狂多久!”
附注一:史載,王振略通經書,乃一落第秀才,后自閹入宮,見幸于明宣宗,得寵于明英宗,在正統后期擅權亂政,乃是明朝第一代專權太監。
附注二:王振當權時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司禮監掌印太監另有其人。一般來說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權勢高于司禮監秉筆太監,可也并無定制。譬如明朝后期的魏忠賢權勢滔天,卻是司禮監秉筆太監,但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也聽命于他,王振此時情況亦同。(說白了,看皇帝的寵信程度)
附注三:關于王振的稱呼,此處進行統一確定:明英宗及地位相似的內朝人呼其為“先生”,地位較低的內朝人呼其為“老祖宗”,諂媚的王公大臣等而下之,呼其為“翁父”,中立的大臣呼其為“王公公”(含尊敬之意),正直的大臣呼其為“王大珰”(指有權勢的宦官,無感情色彩)。不用記,但也別嫌麻煩,誰讓人家王振大太監身兼數職,權勢滔天呢?(多種稱呼只為戲劇效果,如有疏漏,還望見諒。)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宁县|
华宁县|
山东省|
盐城市|
哈密市|
桂平市|
延川县|
台北县|
泊头市|
闻喜县|
克东县|
周口市|
武胜县|
岗巴县|
体育|
法库县|
甘谷县|
边坝县|
湖口县|
淄博市|
克什克腾旗|
兖州市|
台前县|
分宜县|
乌拉特前旗|
邯郸市|
大新县|
伊春市|
揭阳市|
大安市|
布拖县|
志丹县|
绍兴县|
东城区|
定结县|
舟山市|
贵港市|
苗栗县|
福清市|
环江|
无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