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最終只有軍馬未能買到預期的數(shù)量。 僅韶州趙記有軍馬一百來匹出售,其他商賈竟無人應標。 后勤司以6000兩的價格買下這一百零五匹馬,而且俱是較矮的滇馬。 好在徽商張家表示他們能搞來軍馬的貨源,而且是高大的河套馬,但每匹要八十五兩,還得至少兩個月之后才能運到。 蘇承羽毫不猶豫地定了六百匹。如今長江以北都已被清虜占據(jù),而大明產(chǎn)好馬的地方俱在江北,必須趁著有貨能多買就多買點。 待一眾商戶離開,應天祥將今日采買清單交給蘇承羽,后勤司庶務組已經(jīng)蓋了印,就等他最終批示了。 只見清單上一長串的軍需品倒都沒搞錯,但最后合計數(shù)額卻讓蘇承羽眼皮猛跳——白銀三萬兩千七百兩! 如果加上預定的河套軍馬,總額更是達到驚人的八萬多兩! 雖說大部分貨款要到交貨時才付清,但這壓力依舊非常大。 作為蘇承羽主要收入來源的蘇記鐵場,如今每月的銷售額達到了三萬兩,純利也接近兩萬五千兩。 但精鋼銷售市場暫時已經(jīng)飽和,也許季良將鋼賣到歐洲之后能打開更大的銷路,不過從澳門乘船到歐洲就需要近五個月時間。遠水難解近渴啊! 如今龍衛(wèi)軍新兵老兵加起來不到三千人,就有這么大開銷,等以后部隊人數(shù)過萬,只靠鐵場恐怕很難支撐軍費。 況且一旦部隊開始參戰(zhàn),會增加行軍、修路、戰(zhàn)損、傷員、撫恤等諸多支出,花銷肯定要遠比訓練時高。 想靠朝廷撥銀子肯定是不現(xiàn)實的,戶部自己都窮得像鬼一樣。蘇承羽發(fā)現(xiàn),眼下的情勢必須將計劃中的一些賺錢的方案提前實施才行。 他將所有方案仔細過了一遍,最終決定優(yōu)先建一座水泥廠。 水泥在后世只是一種便宜的建筑原料,但在明代,完全可以將其作為高檔裝修材料賣。這東西用石灰石和粘土就能燒制,成本簡直低到可以忽略不計,基本上隨便賣什么價都只賺不賠。 此外水泥在戰(zhàn)爭中也極為有用。蘇承羽腦中有不少經(jīng)過精妙設計的棱堡。 這東西其實就是一種凹多邊形結(jié)構(gòu)的多層城防體系。攻擊其任何一個面,都會受到棱堡上至少兩處火力點的交叉射擊。 同時其墻面多是向內(nèi)傾斜的,可以有效偏移炮彈的沖擊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