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沒錯,李悠悠的確是具備了其父母身上所有的優點。 從爸爸那里繼承了腿更短了以及搞事情的能力,然后從媽媽那里繼承的則是有錢人的屬性以及容易被人騙上床。而何為有錢人的屬性,簡單地說,就是乍一看,你就能看出來這個人的家庭怎樣,也即是所謂的氣質。 如果說從李悠悠的爸爸身上還能看到一些從草根中崛起的痕跡,那么到了李悠悠這里,已經是從小便養成了有錢人的氣質。 有錢人的氣質是什么,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 有人說,氣質是學不出來的,有錢人過的都是優越的生活,氣質從小就有。 也有人說,氣質說到底,就是有錢人的自信心由內而外而散發出來的外在表現。 所謂相由心生,窮人就算怎么打扮,穿著如何華麗,都不會像有錢人。 而有錢人,即使是隨便穿什么衣服,你還是能一眼就認出對方是有錢人。 當然,有時候這些東西又并非是絕對的。 只是…… 社會上,的確存在著這種現象。 至于該如何養成這種氣質,這大概就要從早餐開始說起,比如說李悠悠現在吃著的這個早餐,雖然本質上,在營養價值上,跟她之前在學校吃早餐的時候先要了一個糯米卷,然后再要了一杯豆漿,之后再買了一個雞蛋,之后在去上課的時候手上還拿著蘋果啃沒什么區別,但是經過她媽媽的雙手之后,價格就提高了五十倍不止。 當然,這里說的重點不是價錢的問題,而是生活,需要有儀式感。人燒成了灰,成分就跟磷灰石差不多,并沒有什么值得敬畏的,為什么我們要把它當回事?為什么每年頭尾都有個年節作為始終,為什么勾搭別人上床之前先得有個告白和壓馬路的過程?為什么合法同居除了有張證之外,還得邀請親朋好友來做一個什么用也沒有的儀式? 因為生死、光陰、離合,都有人賦予它們意義,這玩意看不見摸不著,也不知有什么用,而氣質,大概就像是這種東西。 可能會有人覺得吃個飯用得著這樣,這是做作,其實不然。 在吃飯上有儀式感,是對自己生活的重視,是把一件單調普通的事變得不一樣,它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簡單的生存。 這大概就是富人跟窮人的區別吧。 因為窮人,永遠都不會有時間去這么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早飯。 進而,也就形容了兩種迥然不同的氣質。 當然,窮人也有窮人的開心也就是了,你不能說,一瓶青島啤酒,一碗花生米,一碗大白米飯,這樣的生活就過得不愜意,其實,窮人說不定也樂在其中。 只是,要讓人選救馬云,還是救美女,救馬云給200萬,救美女就以身相許,很多人都選擇救馬云,意思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在選擇當窮人還是有錢人這方面,心里還是很有數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