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結果卻是:在王雱的眼睛里,沒有哪一天、沒有哪一人特別重要。 將來所有撫寧縣訂購的器械和設備,使用心得和數據,會源源不斷的反饋京城的煤場,讓他們提供售后的同時,也就等于提供改進的方向和依據。這個事業就會如同王雱的飼料配方一樣,持續的改進下去,1點1版直至9點零版…… 十月上旬,王雱帶著縣衙有關領導同志,一群的等候在新建的圓窯外圍,等候大宋官方第一批焦炭出爐。 這是里程碑的意義。 王雱始終認為,焦炭在北宋時代已經被應用,這是個技術和心得不斷刷新的時代,焦炭技術早了歐洲五百年時間。 然而事實上來到大宋后,王雱卻沒見過真正的焦炭,至少官方沒有。 大宋是秘方盛行的社會,焦炭技術民間的確有。譬如展昭的刀、白玉棠的劍,以其說是民間頂級鑄造師打造的,不如說是有焦炭的人打造的。王雱敢肯定,依靠煤、木炭,是打不出那樣的“天刀”來的。這就是秘方。 這個秘方說穿了也很簡單,用木炭基本能解決含磷含硫過高的問題,但溫度不夠,打造一般兵器好用但鑄造天刀不行。用煤的話,磷硫的問題就能直接封死最高端的鍛造技術。 于是展昭的天刀,肯定是某大師用焦炭鍛造的。 英雄所見略同,王雱的這個觀點在撫寧縣得到了老羅爹的“認證”。老羅爹說王雱是明白人,展昭的天刀就出自廣1東地區,鑄造這把刀的人就是老羅爹的同門師兄,一個有焦炭技術的人。 焦炭技術老羅爹也有。所以這個問題上,老羅爹可以解決實際問題,把王雱的腦洞和想法實際化。這個圓窯,就是老羅爹把關建造的。 每個人都有用處,王雱倒是有些后世的煉焦腦洞思路,但如果沒有老羅爹,現在這個權屬于股份制企業的煉焦作坊絕無可能具體建設出來的,那要走無數的彎路,失敗無數次,燒無數的錢才會成功。 外行看熱鬧,現在一大群人只是等候著這個超級龐大的圓窯出爐一批焦炭。他們都聽說焦炭很厲害,卻不知道是什么。 至于老羅爹則很無語,不知道王雱為何如此喪心病狂,建設如此龐大的煉焦作坊?特么的一爐能產出半噸,這樣的規模,在以秘方為思路,少量產出精品的大宋思路看來是瘋了。 這個少年野心勃勃的要鑄造全軍的“天刀”,把撫寧縣全體變為展昭。老羅爹正在傻傻的這么認為。 實際上王雱又鄙視包括老羅爹在內的人了,他們對力量一無所知。不知道小爺我的水泥作坊已經開建了啊,沒有大量的焦炭,燒制水泥的路線也就很難了,然后,往后也無法成批量的煉化出合格鋼材。 王雱不需要天刀,展昭那樣的刀有一把裝逼就可以,但是往后撫寧軍的軍備,需要應用磨具一次成型,質量卻不能輸普通狀態下的手工鍛造太遠,這就行,這就是進步。 十月中旬,煉焦流程基本穩定了,這是在老羅爹參與的指揮下改進的。 但是現在的流程工藝,出爐焦炭需要七日左右,且一爐只有區區半噸焦炭。也就是說照這個估算,一月只有兩噸焦炭可用,根本無法支持目下撫寧縣的工業起步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