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然縱使是這樣,王安石也沒有失寵,皇帝仍舊護著他?;实壑皇菒阑鹩谒^“實事求是”,又不是寫不出好文章來,你聲情并茂的跟著那些精英保守派一起痛哭流涕的寫篇同情天下的文章、和大家一起裝哭會咋地? 然而王安石說沒精力去寫文章裝逼。拗相公就這德行,就如同他現在面對司馬光的斷章取義不回應一樣。 所以那個歷史時刻,面對拗相公的固執,面對保守派的逼宮,皇帝哭了。 是真的哭了,自然災害發生的那個時候,一個骨骼驚奇的畫家畫了一副“千里餓殍圖”給皇帝看,說這是東京城外的情景。有圖有真相,勵精圖治又節儉的皇帝看到后就哭了。 畫畫的人是王安石的學生,那學生說:廢除新法,旱災就過去了。 皇帝被唬的一愣一愣的,拿著圖去問王安石“畫里的情景是真的嗎”。 王安石看了之后說“是的”。 皇帝問“畫圖的是你學生,他是奸人嗎”。 王安石說“他是我學生,是個好人”。 皇帝就懵逼了“你學生說把你罷相、廢除新法,自然災害就過去了,他說的對嗎”。 王安石回答“他說的不對。餓死人是因為自然災害,他便秘是因為他粗糧吃太少。我老王在自然災害和他便秘事件中,只是關聯,沒有因果關系”。 汗,這就是大魔王干癟癟的回答。他不是不會修辭,但他就是這么回答皇帝的。 老王他基本上釋義了“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一說。 很不幸,最后皇帝也頂不住壓力了,王安石罷相后,被那個學生說中了,的確下雨了,災害過去了。 這興許是個巧合,又興許是真的有歷史發明家在玩弄文字游戲打時間差。 這在文學上很容易做到,假設罷相后兩天就下雨就記錄“兩天”,若時間較長才下雨,可以記錄為“王安石罷相之后下雨”。 這沒毛病,是嚴謹的文字表述,只是缺少細節而已。和現在的司馬光寫王雱如出一轍。 不變的一個事實是:在封建迷信的古代,天不挺大魔王。遇到這事后就注定要被妖魔化,除非王安石逆天到破四舊破迷信,否則天下官僚一渲染,在民智未開的古代,百姓就真的不信王安石了。 這其實不是迷信而是政治。 所以先不說往后,也就是司馬光在京城寫文章、而王安石不回應的現在。舒州也開始議論紛紛了,老套路,幾乎整個淮西的官員有意無意的在州學、縣學、以及私家書院中,推崇大家司馬光的文章,進而渲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