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荀彧看重的人也只有身邊的楚風,別看他年齡小,這些日子相處,荀彧覺得人不可貌相,楚風的做事風格,可是非常成熟。 所以他才會對楚風說,該謙虛的時候要謙虛,不用謙虛的時候就沒有那個必要。 荀彧那里不知道楚風是想要低調(diào),不讓曹操起疑心和忌憚的心理,所以整個人都在藏鋒。 只不過,楚風的藏鋒并不是很好,如果他一開始就不顯山露水,跟著蔡邕學習,等到年齡合適了再出任也說得過去。 可是當初的殺董之計,還有在東郡地界的表現(xiàn),都讓曹操看到了楚風的能力。 如果楚風不適當表現(xiàn)一下他的能力,那就真的要讓曹操覺得楚風此人是想要謀劃什么了。 所以在曹操遭受兗州百廢待興的局面的時候,荀彧就說過,如果楚風有什么好想法,就不要藏拙,可以適當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既然已經(jīng)展現(xiàn)過自己的才能了,就不能太低調(diào),但是也不能太高調(diào)了。 現(xiàn)如今的楚風,就是處在一個成長的階段,只有經(jīng)歷的多了,才能夠慢慢展現(xiàn)出自己超群才智。 當前線的捷報第三次傳來的時候,楚風也收拾好了行李,帶著護衛(wèi)官印還有甄堯等三位官員,一起到地方巡查各地的村落。 這個時候還沒有欽差大臣的觀念,但是卻已經(jīng)有了欽差大臣這個形勢,畢竟每個朝代對于官員的叫法都有一些不一樣。 楚風的權力還沒有欽差大臣那么大,他只不過是視察村落的情況,也就是看一看,各地建造的新村落怎么樣。 對于曹操收下的幾十萬青州軍的安排,是不是合理,因為戰(zhàn)爭的需要,雖然又征集了幾萬人,可是還有很多人已經(jīng)解甲歸田,成為了農(nóng)戶。 但是還是要記住他們以前的身份,那可是跟隨黃巾軍造反的農(nóng)民啊,要是處理不好,說不得他們會在一次拿起鋤頭造反。 為了防止他們真的拿起鋤頭造反,有必要對各地對于投降了的青州百姓,到底是如何安排的。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