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八章 歷法是個坑-《乘龍佳婿》
第(3/3)頁
他雖說對歷法并不是那么熟悉,但至少還記得,直到后世還被無數人稱頌得國最正的朱元璋,在政治手腕強大頂尖的同時,也在歷法和天文領域上設下了嚴格限制。
朱元璋在和前邊歷朝歷代一樣禁止民間學歷法編歷法之外,甚至還禁止民間學天文。而而把負責天文和歷法的人全都集中在了欽天監。與此同時,規定欽天監人員終身不得從事其他官職。甚至欽天監官員的子孫,那也不得從事其他職業,以保證世襲接替。要是有敢違背的,充軍戍邊沒商量。然而,有點抱負的,誰樂意窩在欽天監一輩子?
要知道,古代天文學家一般都是數學家,天文是數學的第一推動力。當天文都被禁了之后,整個民間還有多少人學真正的算經?就算《算學統宗》,更大程度上是實用數學手冊。
宋元的很多數學理論,明朝數學家都不會。某些有名的數學家不會開平方根,不會用天元術列方程,理論數學界黯淡無光,再沒有新的突破……
而且,想也知道,欽天監最初那些人就算是優秀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他們的兒子就一定是天文學家和數學家?這個命題,就猶如學霸的兒子永遠是學霸一樣,毫無道理。于是乎,整個大明,欽天監的歷法常常和天象不合。這一欽天監中廢物多的現象甚至延續到了清朝。
直到明末傳教士來了,在徐光啟的主持下,崇禎歷書最終問世,而且這部歷法還躲過朝代更替,在清朝改頭換面,以《西洋新法歷書》出現在了所有人面前。
“張壽,你說吧,這個上元積年到底要不要重新再算一遍?”
正在走神想著明清歷法沿革的張壽哪里聽到了這個問題,直到肩膀上被葛雍重重拍了一下,他的思維這才歸位。他尷尬地請葛雍重復了一遍問題,隨即眉頭就皺成了一個大疙瘩。
上元積年……老天爺,他還是當初歷史選修課老師講《授時歷》先進性上聽過這個名詞。簡單的說,就是和西方把耶穌誕辰當成公元紀年起始一樣,上元積年,通常是選一個冬至朔日的夜半作為歷元,這個朔日還得同時是甲子日。然后再通過這個歷元往上推,求一個日月合壁,五星聯珠的時刻,作為上元。上元到編制歷法年份之間的間隔,稱為積年……
嗯,對數字素來極其敏感的他不記得算法,但還記得,西漢那位第一個推出這種算法的強人劉歆,算出來的太極上元是一個嚇死人的數字——23639040年……他記得自己年少輕狂時為了炫耀,背了不少偏門知識,用這個數字坑死過真正的學霸……
此時此刻,急中生智的張壽立刻搖頭道:“這種早就被郭守敬丟進故紙堆里的東西,就不要拿出來了。只不過,要編新歷法,卻不是悶頭算算就行的,我記得看史書上說,當年郭守敬編授時歷,四海測驗,派人到天下二十七處測影。現在真的要編新歷,至少也要如此吧?”
見葛雍面色稍霽,張壽知道自己說到了點子上,唯恐自己被抓著算這些他完全抓狂的東西,他少不得又義正詞嚴地說:“唐時編歷法,僧一行也曾派人于天下十三處觀測,元時則是二十七處,我朝若要編新歷,自然也該同樣辦理。先測后算,這才能準!”
他說著頓了一頓,繼而一字一句地說:“這是欽天監的職責,老師和齊先生褚先生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建言可以,真正去做,還是應該讓他們上,否則日后招人怨就沒意思了!”
一番擺事實,講道理,張壽終于說服葛雍,先讓欽天監的人上書懇請皇帝在天下設觀測點,再說什么改歷法的事,成功逃離了葛府,隨即才擦了擦隱隱見汗的額頭。
歷法是個坑,要真是葛雍日后再逼著他算,他就只能丟出公歷了……可這種四年一閏,四百年去掉三閏,整整三千三百年才誤差一天的簡單精煉算法,他得先好好想一想,怎么對人解釋來歷和理論基礎?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多县|
灵山县|
宁陕县|
芦溪县|
富锦市|
阳泉市|
武威市|
兴宁市|
通河县|
石家庄市|
道真|
仙居县|
江孜县|
扬中市|
全州县|
徐水县|
田东县|
剑川县|
天津市|
石门县|
凌云县|
南木林县|
浙江省|
内黄县|
祁门县|
淮安市|
汤阴县|
茶陵县|
遂宁市|
汉中市|
太和县|
抚松县|
玛纳斯县|
历史|
盐城市|
新乡县|
辉南县|
涿鹿县|
靖远县|
普安县|
湘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