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既然羅成不在,軍中事宜自然是由姜松來決定。 而姜松此前已經和羅成商議出了結果,他們便要趁此機會長驅直入。李唐不是想要拖延時間嗎,那他就讓李淵知道什么叫做侵略如火。 此刻姜松召集眾人商議,他目光炯炯,說道:“方才已經確定消息,李世民率軍北上,如今正是我等用兵之時,務必要一鼓作氣將之拿下。” 其實對于此事,眾人并無懷疑,因為羅成都已經率軍離去。難不成羅成還會不驗證消息真假就貿然動手,顯然是不可能的。 畢竟大家跟隨羅成這么長時間,都清楚羅成是一個及其謹慎的人。除非有著絕對的把握,否則他勢必不會輕舉妄動。 于是諸將皆出言稱是,姜松微微頷首,繼續向眾人說道:“李世民在此布置防線,為的便是阻礙我軍前行,繼續拖延時間。” “既然李世民暫且離去,我等便可分派兵馬,從三路行進。最終形成包夾,把敵軍的所有倚仗都盡數搗毀在此。”姜松異常篤定的說道。 其實這是姜松同徐茂公商議過后的結果,徐茂公不只是羅成的軍師,更是軍中的軍師。羅成不在的時候,當然要和姜松定計。 李世民在此地執行堅壁清野,就說明他是有著一個集中地的。否則那樣的堅壁清野起不到任何意義,反倒是像自殘一樣,傻得可以。 所以李世民為了應對這種情況,他雖然分兵于各處侵擾。卻還是將更多的力量集中于一處,才能夠對大夏軍隊造成更大的阻礙。 但李世民還是忽略了一點,這是他的巧妙安排,但他離開之后,又該如何應對敵軍的侵擾呢。根本就是一路碾壓,毫無還手之力吧。 而且姜松這個法子,其實和羅成此前提出的掃蕩有異曲同工之妙。既然敵軍喜歡堅壁清野,那他們就讓這片土地更加干凈。 反正這都是李世民先下的手,他們根本就沒有半點心理壓力。只需安然完成任務,到時候自然少不了他們的好處。 其實諸將心中很是火熱,因為他們很清楚此戰將會帶來多少收益。一旦將整個西域拿下,如此開疆擴土之功,在場的每個人都少不了。 雖說在場大將基本上都已經算是功成名就的新代貴族,可他們怎么會如此滿足呢?人類不就是這樣,因為欲望而不斷向前。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大元帥的將軍不是好將軍。既然大家都不是一般人,當然會有著更高更遠的追求。 現在大夏的發展眾人都看在眼里,也只有自己做出些什么,才不會覺得自己已經無法適應時代。因時趨勢才是真的道理。 就這樣,姜松把事情安排妥當了。 待大軍稍加安排,由姜松自己率領五萬驍龍軍為一路,秦瓊率領五萬燕云精騎加上數將為一路,而剩下五萬兵馬則是為宇文成都所統領。 雖然此前的宇文成都桀驁不馴,可經歷了這么多事之后,他也清楚了自己的定位。既然如今在大夏為將,自然要遵從姜松的命令。 況且宇文成都見識過姜松的實力,本就對其心服口服。對于武人而言,實力才是說話的第一條件,姜松雖在羅成之下,卻依舊能夠攝服群雄。 三路大軍安排已定,姜松即刻動手。 姜松自中,秦瓊自南,宇文成都自北。 這些方向都是從敵軍核心所在安排的,并非指西域各境。他們必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這里的問題給解決了,才能給羅成一個滿意的答案。 眾人如何會不清楚,敵軍最為難纏的還是李世民同李元霸。此刻二人盡數離開,且被羅成追擊,如果他們還不能搞定這里,豈不是令人笑話? 且看姜松率領大軍不斷進逼,雖然李世民布置了眾多防線,可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也就是李元霸的存在,才能令眾人不敢強攻。 在行軍途中,姜松自然是遇見了敵軍侵擾,可他二話不說上去爆錘。如此一來,竟是殺得敵軍人心惶惶,不敢輕舉妄動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