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間過去很快,在羅通出生不久后,就到了定下的時間。 各路大軍已經準備就緒,此刻悉數在夏京城外聚集整頓。此處足足有二十萬精銳,加上配合的邊軍,一共動用的可能已經超過三十萬人。 在出征之前,便是羅藝先行點將,隨后任命羅成和姜松為左右元帥。率領大軍征討西域之境,大小事宜皆能夠自作決定。 這無疑是給羅成極大的自主性,不過這也是羅成所需要的。正如羅藝此前所說的,只要他在這個位置上一天,就一定保證羅成后勤穩定。 聚集了如此之多兵馬,足以稱得上是大夏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戰役了。此前打高句麗,也只是耗費十余萬大軍而已。 說起來還是因為羅成對李淵父子的重視,他們可不是尋常的對手。如果羅成敢輕視他們,必然會付出極大的代價。 不過是數年時間,就穩定了西域的基本盤,從潰敗到如今的聲勢漸長,已然能夠看出李淵等人的不凡,或者說野望所在。 如果沒有羅成的出現,李唐一統天下乃是必然的結果。因為他們確實是有著相應的實力,這一點很關鍵而且不能否認。 可惜他們終究還是遇見羅成的,作為一個合格的掛壁,他絕對不會給敵人太多的喘息機會。先前已經讓李淵他們放浪夠了,現在便是得出結果的時候。 在夏京城點起大軍之后,就由羅成和姜松率領,直逼邊境而去。因為李淵地盤的擴張,只要出了玉門關不遠就能看見西域兵馬了。 是以羅成大軍的最終集結點,就是在玉門關。他們要在這里匯合,最終向西域進發,直至將李淵徹底推平了,才能勝利而歸。 羅成原本就是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主,他既然確定要覆滅李淵,就絕對不會拖泥帶水。何況李淵潛力很是驚人,他必須要把握此番機會。 雖說羅成能夠獲得系統,并且成長到這一步已經改變原本的進程,也能夠稱得上天命之子。然而命格乃是天定,李世民的存在,依舊不安穩。 大軍行軍二月有余,終于是盡數抵達了玉門關。 羅成便是令大軍就此安營扎寨,并未貿然著急的向西域出兵。 就算他再怎么想要滅了李唐,也不可能在不知敵軍詳細的情況下貿然動手。如果不小心中了陷阱,豈不是要讓人笑話了? 是以羅成到達的第一件事,就是讓邊關守將將那些刺探到的消息送了上來。他必然要好好看看,李淵這段時間都在做些什么。 從崔氏出事到現在,已經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李淵不可能不知道消息。若是他尚為明智的話,就必然會提前出兵應對。 而且在羅成已知的消息中,李淵已經將西域諸國基本上統一。綜合各方實力,便能拉扯起數十萬軍隊,這股實力絕對不弱。 而且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李淵更是擁有了相當的一批騎兵,在大戰之時能夠發揮極大作用。羅成也必須要仔細考慮。 將眾多情報掃過,羅成對李淵的了解又更深許多。早在幾個月之前,李淵就已經派人在邊境陳兵了,就是害怕羅成突然襲擊。 其實這個決策是相當正確的,如果李淵沒有絲毫提防的話。羅成就能夠勢如破竹的直逼李淵核心所在,到時候情況就復雜許多了。 當然,這種復雜只是針對于李淵,在羅成看來卻是好事。畢竟省了他許多的麻煩,不必循序漸進的慢慢橫推過去了。 “想不到李淵還真是有些本事,以數萬大軍扼守在玉門關出口的地方。若是吾等一有風吹草動,必定能夠在第一時間覺察過來。”羅成微笑說道。 姜松就在羅成身旁,他也沒有多說什么廢話,沉思之后說道:“此番出兵,本就是為了徹底覆滅李唐,吾等也不必冒險,步步為營即可。” 羅成并未否認,現在的情況也確實是這樣,如果李淵沒有露出特別的破綻,他只能按部就班的一路攻打過去,而無法直逼主城。 在羅成看來,由他直接率領驍龍軍進逼李淵主城要比其他方法簡單得多。反正論士兵精銳,這些西域雜兵是怎么也不可能比得上驍龍軍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