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劉林在超級加工中心的操作臺上取下一個36牙的多邊形軸承。 這是一個直徑為158MM,厚度145MM標準36面軸承,輕輕捏起這個軸承,劉林第一反應就是這個軸承很重。 不管他的形狀還是尺寸跟普通的軸承有著非常大的區別,第一他外側是36面的,重量大概在4.5KG左右。 材料是劉林特急空運過來,為了增加強度,這個軸承采用了密度更大的高硬合金制造,當劉林把個軸承拿在手上,對準頭頂水晶燈觀察內壁數十條紋路時。 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里有數十條紋路竟然沒有達到技術要求,甚至都不工具量一眼便能辨別出來,要知道這已經是劉林加工第五個樣品了。 軸承的內部,在燈光下,呈現出的紋路,全完沒有圖紙上,那種看起來的美感。 在光光的反射下,里面的紋路就像蚯蚓穿洞,感覺到彎彎曲曲的,但又看不出問題在哪,這可是一個軸承,彎彎曲曲是什么鬼,如果這配件裝上去,劉林敢保證不出三天,自己制造的機器人就會歇菜,都不帶商量的。 這個軸承是整個機器人的核心支點,平衡裝置,如果這東西都造出不來,那整個機器人絕對是沒啥好說的了,可以到邊上睡覺了。 軸承是什么? 軸承是現代工業和生活中,最最最常見的金屬零件,是一個機械能轉化為動能的核心部件,不管是什么機械,基本都缺不了的配件之一。 只是劉林手中這個軸承內側要求太高了點,內側一共三十八道大小不一的卡位凹槽,這個凹槽還要安裝三十八個小軸承在里面,所以要求非常高。 里面三十八個小軸承,就是整個機器人最核心部件,是整個機器人的平衡裝置和動能轉換中心,有了個這平衡裝置,那整個機器人能720度無視差旋轉。 這個配件也是整個機器人難度最大的配件。 劉林深深的有了口氣,從操用臺上拿起一個卡蘭德九百倍便攜顯微鏡。 自帶光源的便攜顯微鏡,通常被用來觀察珠寶表面,和金屬材料表面粗度,它只有手機大小的尺寸,非常適合攜帶。 調整好分辨率跟光源,劉林將便攜顯微鏡的鏡頭,對準了軸承內孔。 足足看了兩分鐘,劉林下手軸承,活動了下有點累的雙手!拿著一個差不多斤的物品不累就怪事了。 劉林的臉上也變得嚴肅了,在九百倍放大下,原本看起來不怎么樣的內孔,竟然有著一道道缺口出現,這些缺口在一個個槽位邊緣,雖然小到讓人感覺看不清晰,所以用肉眼看才會感覺彎彎曲曲的,卻又看不出問題在哪。 九百便攜顯微鏡的觀察下,才能看清槽位之間,有一個個缺口。 這些缺口有多細啊? 發現問題就得找出辦法解決,在解決問題之前,還要先把問題的根源找出來,才能對癥下藥。 PS:今天是周末,雖然今天又去加班了,不過既然是周末,還是準備再更一章,這章也是剛碼出來的,后面一章多少就不敢說了,碼到一點半吧,到時候多少就是多少,大佬們別等了,明天看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