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o69章分散投資 對于此次閱卷,冉明給了王猛和盧偃二人同樣的大的權力。每人有權在這一千四百多名考生中選擇五十名成績優異者為進士。 由于盧偃是范陽盧氏盧諶的四子,這是世族名門,范陽盧氏出身的世家子弟,他作為世家子弟,多多少少有點偏向世族子弟。雖然這次科舉參加的世族子弟都是在家族不受待見的旁枝或者是庶出子弟,不過,盧偃通通給了他們機會。 而王猛則是寒門出身,他在審卷時比較同情寒門子弟,除非才學差距特別明顯,否則王猛都是把心不由自主的偏向了寒門仕子。 主審卷官心思不正,也造就了這次科舉的不公平。不過再不公平,也比壟斷的門閥制度要先進得多,況且寒士還有大量的機會! 這樣以來,兩人的名單各不相同,盧偃的五十名名額中,其中四十名是名門世家子弟,而寒門子弟僅占了十名,王猛則恰恰相反,他的錄取名單中僅四名是世家子弟,其他皆是寒門出身! 對于這一百名進士中的前十名,盧偃和王猛二人一合計,把決定權交給冉明! 冉明拿著名單一看“第一名滎陽鄭容!” 滎陽鄭氏,中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北方著名大族,北魏隋唐與博陵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稱為五姓七家。在中國封建歷史上占據著重要的歷史地位。 滎陽鄭氏起自西漢大司農鄭當時,鄭興、鄭眾父子是東漢名儒,鄭渾歷任魏郡、上黨太守是曹魏名臣,鄭泰是揚州刺史漢末名臣,鄭沖西晉太傅開國元勛,鄭袤是密陵候西晉初名臣。鄭袤子孫四世都是西晉重臣。 魏國的原洛州刺史叫鄭系,當初呂護叛魏,把鄭系捉起來送到了建康,后來被晉朝在建康斬了頭!冉明拿著名單問道:“這第一名鄭容和前洛州刺史鄭系是何關系?” 王猛對鄭系不太熟悉,他沒有言,而盧偃是盧諶的四子,屬于魏國開國元勛的后代,對于鄭系有一定的了解。盧偃抱拳道:“鄭容是鄭系最小的幼弟,不過考得非常好,幾乎是滿分,只是書法略遜一籌!” 王猛趕緊將鄭容的試卷遞給冉明,冉明拿起了鄭容的策論題目是“安青州八策”他從息兵戈、獎農耕、興水利、薄稅負、輕徭役等幾個方面入手,引據經典,一篇文章八百余字,寫得甚是流暢。即使王猛親自寫這樣的東西,也比他強不了幾分。最主要的是,這篇文章和王猛當時的提議有異曲同工之妙! 冉明又看著名單問道:“這第二名是瑯邪王捷!第八名是瑯邪王元。他們二人都是瑯邪王氏族人?” 王猛道:“臣看過他們的履歷,他們雖然都是瑯邪王氏,不過和王導卻是遠親,并沒有隨王導南遷,而是留在了青州!” 冉明看了看其他名單,前十名僅二人是寒士出身,第五名的歷城秦郎,第十名是曹縣郭亮!冉明背著手沉思了好久,對二人道:“第一名可定為歷城秦郎,第二名鄭容,第三名為郭亮,其他名次照舊!” 次日廣固城刺史衙門前的告示欄前,人山人海,一千多士子帶著緊張、激動和期望,翹以盼。就在時,刺史衙門里出來一個穿四品文官模樣的人,此人正是盧偃! 盧偃向眾人舉手示意安靜,然后淡淡的笑道:“魏國科舉秋考,現在成績已經出來了,此次青州六郡六十五縣共有六千七百四十三人參加科舉,其中實考為六千五百四十一人,復試一千四百二十三人,共錄取進士一百人。名單如下!” 說著,衙役將黃色的綾子寫著的名單貼在告示墻上!盧偃隨即離開。 眾仕子立即涌撲上去。 第一百名進士廣固馮碌。實授安民縣丞! 人群中出現一個瘋狂如魔癥一般的年輕人,他狂笑道:“咦,我中了,我居然中了,我現在是官了!” “恭喜馮兄,十年寒窗苦讀終于得償所愿!”一個認識馮碌的人道! 馮碌從瘋狂中回過神來,整整衣冠,咳嗽了一聲道:“原來劉兄,碌總算祖宗保佑,如今有了官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