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263章 修伏橋-《復國》


    第(1/3)頁

    瓦橋關距離固安渡口足有百里,龍捷都指揮使袁彥得令后,急忙率領著龍捷左廂軍一萬人馬,馬不停蹄地朝固安渡口撲去。

    固安渡口,將是大林主力渡過拒馬河的主要渡口。

    龍捷右廂都指揮使趙晁帶著臨時征集的數千百姓緊隨其后。趙晁在高平之戰時,因勸阻林榮而差點被殺,高平之戰獲勝以后,林榮知道趙晁也是一片忠心,怒氣稍歇,便將趙晁放了出來。不過,趙晃還是因為此事被貶出禁軍,在邊鎮郁郁不得志數年。這次重組禁軍,趙晁自己也沒有想到,陛下居然并沒有忘記他,任命自己為龍捷右廂都指揮使。

    趙晁來到新禁軍以后,整軍訓練十分賣力。他原本是禁軍將領,這些事情做起來自然輕車熟路,龍捷右廂軍很快也就象模象樣了。

    此時,一萬軍士和五千百姓混在一起,部隊行進速度就如蝸牛一般,趙晁騎在馬上,不停地呼來換去。

    這些百姓全是瓦橋關和益津關臨時征調的,他們雖是漢人,卻受到契丹人二十多年的統治,對大林軍還很有成見,趙晁出發前,侯云策專門到軍中交待了一番,嚴令對這些百姓動粗,所以趙晁盡管心中著急,口中也只是罵罵咧咧,終究沒有動用鞭子。

    走了三十多里地,不少百姓吵著要休息,這下可把趙晁惹怒了,他甩了一個響鞭,打得一個年輕力壯的懶漢如被踩了尾巴的狗一樣,猛地跳將起來。

    趙晁罵道:“軍士們是負重行軍,猶自不歇,誰敢再坐在地下。莫怪老子翻臉不認人。”趙晁任邊將之時,和西蜀人多有接觸,因此,“老子”等詞也用得極為順溜。

    眾百姓見大林將發橫,也就不敢再鬧。

    在清泰三年,也就是公元九三六年,石敬塘為天平節度使。石敬塘的部將劉知遠勸其不從。石敬塘虛其兵不足以與李從珂對抗,參軍桑維翰便提議借兵于契丹。

    石敬塘借兵心切,竟然主動割讓了幽云十六州。從九三六年到九五九年,幽云十六州已被契丹占據了二十三年,在征調的數千老百姓中,大部分都是三十歲以下之人,他們心中的朝廷向來都是契丹朝廷,此時突然出現的大林軍和大林朝廷。讓他們感到深深地恐懼,幸好大林軍并不是十分粗暴,雖然不停地催促前進,雖有軍官動手打人,但是和契丹軍人相比已是好了許多。

    當劉重進和趙晁兩部在固安渡口匯合以后,立刻開始著手搭建浮橋,橋對岸不時有小股契丹騎兵出現,負責保護施工的劉重進根本不理會這些騎兵,只在南河岸布置了百名弩手。控制道口,強弩正是騎兵的天敵,這些騎兵試著接近架橋的渡口,被強弩一陣亂射,只得悻悻而退。

    按照幽州守將蕭思溫的命令,拒馬河北岸契丹軍主力均已朝幽州集中,在拒馬河北岸只留有少數騎兵,他們人數太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林軍在拒馬河南岸安營扎寨。

    林榮是心細如發、事必躬親之人,所以他在下詔毀佛以后,他才會親自去劈佛象,才會親自去規劃大梁的城市擴展,此時,北伐大軍挺進幽州,固安渡口是一個快捷通道,林榮等到龍捷都指揮使袁彥離開之后。心中總是牽掛此事。

    五月三日,林榮帶著侯云策諸人,去視察百里以外的固安渡口。

    固安渡口距離瓦橋關有一百余里,就算是健馬飛奔,也要花好幾個時辰,侯云策從靈州回到大梁以后,長期跟隨有林榮左右,深知林榮脾氣,當林榮下定決心以后,他就停止勸阻,而是積極做好應對之策。

    侯云策帶上劉黑彀、柳江婕等十名弓箭手,備好戰馬,緊跟在身邊,以防備路上遇到不測,畢竟拒馬河南岸是新近占領的,很多情況還摸不準確。

    林榮銀盔白甲,帶著五百精騎,精神抖擻地朝固安渡口奔去,奔了三個時辰,來到一條窄窄的小河邊,眾人下馬休息。

    按照一般常識,深入敵境以后,水井之水不能亂喝,因為極有可能被敵人下毒,但是,流動的小河水不般卻沒有問題,軍士們下馬之后,就在河邊喝水擦臉。林榮九五之尊,專門有特制的水囊,他頭上有一些細汗,坐在河邊,喝著水囊中清洌的井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