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調兵-《復國》
第(3/3)頁
鐵騎都指揮使楊光義,鐵騎左廂都指揮使吉青陽,鐵騎左廂都指揮使慕容延釗;
控鶴都指揮使韓通,控鶴左廂都指揮使石守信,控鶴右廂都指揮使張藏英;
龍捷都指揮使袁彥,龍捷左廂都指揮使趙晁,龍捷右廂都指揮使劉重進;
虎捷都指揮使向訓,虎捷左廂都指揮使白霜文,虎捷右廂都指揮使孫延進;
羽林都指揮使韓令坤,羽林左廂都指揮使曹翰,羽林右廂都指揮使高懷德;
汴河水師都指揮使李繼勛,副都指揮使時英;
禁軍六部的主帥,都是建節開衙的大將,而副帥的地位也相當高,吉青陽、孫延進等等人是駐守一方地節度副使,而石守信、白霜文都人原本就是禁軍各部的主力將領。
在建新禁軍地同時。侍衛軍原來主帥李重進已到了鳳州,建立西南面行營,籌備攻打西西蜀事宜。殿前司主帥張永德坐鎮澤州,和北漢軍對峙。
在春節前,遠在德州的楊光義接連上了三個錦書,錦書是林榮專用品,貴為宰相也無權查看。楊光義上了三道錦書之后。居然重新獲得了信任,被林榮親自任命為鐵騎都指揮使,成為鐵騎軍統帥。
禁軍六主將是由林榮親定,而十二副將卻是各位宰相和樞密使相互妥協的結果,吉青陽、孫延進就是由侯云策大力舉薦進的禁軍,另外。黑雕軍勇將何五郎、馮繼業的愛將王騰驤、以及與何五郎并稱為“沖鋒雙將”光紫駝,也在侯云策推薦下調入禁軍,他們三人官職要低一些。沒有列入禁軍十八將中,何五郎任虎捷左廂副都指揮使,王騰驤任鐵騎左廂副都指揮使、光紫駝任控鶴右廂副都指揮使。曾經出任過欽差大臣的樞密院承旨時英,則是樞密使王樸推薦進入禁軍。
此時,侯云策才真正體會到當宰相的好處,宰相的重要職責就是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對重要人事也有發言權,這次重整禁軍,侯云策和其它宰相、樞密使一起,都往里面夾了一些私貨。林榮對此事相當寬容,他在幾位宰相面前也搞平衡,侯云策、范質、王薄、魏仁輔、王樸等人推薦的將領也大體相當,這樣一來,六位統兵大將難以一枝獨大,宰相想要攬權也著實不易。
新禁軍之策如一塊巨石落入水潭之中,原來的漣漪都立刻不復存在,水潭中只是回蕩著新禁軍的振蕩波。這個振蕩波快速地掃蕩了人們用來麻醉自己地歡樂氣氛,重回到充滿著詭詐、無奈的現實社會,不過,這也正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眾人對禁軍的高度關注有著充分的歷史依據和現實意義。
大武內亂以來,有一支著名的禁軍叫做神策軍,神策軍在大武原本是一支普通的地方部隊,歸屬于隴右節度使,此地陷蕃之后轉歸陜州節度使,代宗時,宦官魚朝恩控制了這支隊伍,使之轉歸中央禁軍系統,特別是在仆固懷恩叛亂被平定之后,朝廷更加感到了建立自身直接控制軍隊的迫切性,于是神策軍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了一只舉足輕重的力量。
在文宗和武宗等數朝,宦官因為掌握了禁軍指揮權,實際把持朝政,從大武穆宗到僖宗七代之中,除了大武穆宗之外,六個皇帝都是宦官所立,宰相大臣和宗室竟無權過問,宦官勢力之大可以想見。到了后來,更是誰掌握了禁軍,誰就掌握了政權,太祖同樣因為掌握禁軍而“皇袍加身”。
郭炯、王騰驤、光紫駝等人遠在西北,而永濟渠解凍就意味著北伐的開始,八百里加急不斷從京師發出,直奔鳳州、靈州等地。
在大梁城內誅兵歷馬之時,幽州城內一片聲色犬馬,繼燕王牒蠟鎮守幽州的南京留守蕭思溫,趁著大契丹公主北上中京的機會,把二十多個杭州歌姬全部召入府中,這些歌姬是他花重金通過海路從杭州運來的,平日就安置在城東的別院中,只能偷偷地玩樂一番,此時公主到中京,蕭思溫就把這些歌姬全部召入府中。
至于瓦橋、益關等重鎮,全由漢家降將守衛,在蕭思溫心目中,大契丹軍威震天下,中原軍隊絕對不敢捋大契丹虎威,只要公主不在幽州城中,則天下一片太平。
(第二百五十二章)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水县|
弋阳县|
双牌县|
长岭县|
于都县|
扎囊县|
鄯善县|
中宁县|
郑州市|
章丘市|
阳信县|
临沭县|
西峡县|
柳江县|
浠水县|
定州市|
昔阳县|
通辽市|
满城县|
陆良县|
西林县|
乐陵市|
伊宁市|
专栏|
岗巴县|
滕州市|
宽城|
梁河县|
浏阳市|
天津市|
合阳县|
洛隆县|
蚌埠市|
灵台县|
茌平县|
望谟县|
望都县|
商水县|
松溪县|
连州市|
西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