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243章 間接查探-《復國》


    第(1/3)頁

    大梁侯府的書房秉承了侯云策最喜歡的格局,均設在左廂房的第三間房屋,而小院的正房,則辟為一間會客廳。書房和其他房間相比多了一道厚實的布簾,使屋內光線稍稍有些暗。

    書房內有一張胡桌、四張胡椅、一排書架以及一個暗室,墻上掛著一張地圖,大梁侯府書房、靈州侯府書房還有以前在鳳州的書房,不同地方的書房,其內部陳設基本一樣。

    侯云策撫著下巴,敲打桌面,自言自語道:“第二塊石碑是誰放的,有什么目的?誰能得到好處?誰又要為此倒霉?”

    香孩兒是指楊光義,洛陽城的老居民均知道此事,而點檢之職,就是指殿前司都點檢張永德,第一塊“香孩兒坐天下”石碑是飛鷹堂所為,而第二塊刻有“點檢作天子”的石碑則有些出于侯云策的意料。

    侯云策在心里把幾位重臣和帶兵大將全部過了一遍,一時之間,猜不出做這事情的目的,不由感慨道:“大梁城內暗流涌動啊!”

    孟殊掌握飛鷹堂,手中握內各式各樣的情報,卻對此事沒有一點頭緒,他沒有隨口猜測,只是靜等著侯云策下結論或新的命令。

    侯云策看到孟殊沉穩地坐著,問道:“沒有線索?”

    孟殊搖頭道:“此事真是出人意料,在下想不出誰會做此事?”

    侯云策當上節度使以后,養成了揮手的習慣,可是回到了大梁城后,在中書門下,和他一起辦公的都是老資格的宰相,揮手這個習慣動作自然沒有用武之地,今日面對孟殊。侯云策不自覺地又揮了揮手,道:“無風不起浪,有果必有因,扔第二塊碑的人,必然是有相當份量,平民百姓不會冒著被誅九族的風險干這件事情。”

    這個判斷自然是正確的,孟殊點點頭,表示贊成侯云策地意見。

    “飛鷹堂要略略作一些調整。對李重進、張永德、楊光義、韓通、石守信、李繼勛等幾位帶兵將領的異動都要有所掌握。”

    侯云策對于包括宰相在內的幾個文臣都比較放心,從大武以來的歷史來看,文臣并不能成為改朝換代的主角,最多起到輔助作用,篡奪皇權的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將,如今楊光義已經離開大梁,可是其他統兵大將仍然實力雄厚,前門驅了虎,說不定后門就要來狼,既然侯云策這個三皇子能夠到中原“復國”,那還有什么事情不能發生?

    孟殊探身問道:“還是用老辦法嗎,用不用其他手段?”

    “仍然是間接查探,不必加上其他手段。”

    何謂“間接查探”之法。就是飛鷹堂人員打探這些將領的消息之時,并不同這些將領直接接觸,而是通過“間接查探”地方式了解這些將領的情況,監控方式的轉變開始于顯德五年。主要是為了掩藏飛鷹堂活動的痕跡,各地分堂也基本采用“間接查探”之法。

    采用“間接查探”經過了多重考慮,飛鷹堂以前為了打探禁軍情況,費了極大精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不過這種辦法有三個的缺點,一是風險大,若出事則容易把飛鷹堂牽連出來;二是禁軍征戰頻繁。加入飛鷹堂的禁軍軍士接連陣亡,使心血白費;三是飛鷹堂是不敢輕易招惹中上層軍官,收買的多是禁軍下層軍官和軍士,他們往往得不到什么有用地情報。

    基于上述三個原因,孟殊在顯德五年靈州之行以后,就放棄了在禁軍中安插釘子的做法,而是采取的侯云策提出的“間接查探”辦法。

    “間接查探”通常采用五種方式:

    一是侯家商鋪設立了一個專為達官貴人提供農產品的商鋪,侯家商鋪利用已經形成的商業網絡。花大力氣從各地包括北漢、南唐、西西蜀等地搜尋優質五谷。繼而在大梁城內推出了一個侯家五谷專賣商鋪,專門以市場價供應達官貴人。

    侯家商鋪的產品在大梁早已成為高檔品的代名詞。京中貴婦都以使用侯家商鋪的產品為榮,這次侯家商鋪推出了這個侯家五谷專賣商鋪,立刻受到了貴婦們追捧,生意好得異常火爆。

    侯家五谷專賣商鋪的掌柜并不是飛鷹堂的人,他是一個長于交際的生意人,在孟殊的有意安排之下,他和京城中的不少大戶人家的管家打得火熱,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而創造家五谷專賣商鋪的記帳員卻是飛鷹堂的人,他在做好普通帳目的同時,還給每位達官貴人的單獨開設了一個戶頭,每月購進多少糧食都一筆一筆記錄下來,依據這份記錄,就可以判斷出來達官貴人家中有多少人、要消耗多少糧食,若有異常情況,自然也就能反映到這個記載表中。

    二是飛鷹堂在達官貴人聚居的地方開了一家大型的修車商鋪,這個修車商鋪的業務極為瑣碎,既要修理馬車、馬鞍等大活,也包括換馬掌等小活計,修車商鋪也專門設立了一個記帳員,對這些達官貴人的修理情況進行登記,特別是每一次換馬掌都有詳細的記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