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奉旨游玩-《復國》
第(1/3)頁
林榮稱帝以后,大林頗有中興之象,久不在中原露面的回骨、薩曼、粟物等族又重新出現在大梁城內,受胡族影響,大林朝貴族女子時興穿一種極薄的羊絨背心,這種背心穿在身上即暖和,又使身材更加苗條,侯家商鋪從高昌販回來一百件,雖然價格不菲,立刻被一搶而空。
趙英把兩件來自金山的羊絨穿在身上,去掉了累贅的厚襖子,穿上春天才能穿的窄袖長裙,萱草色的長裙上點綴著許多石榴花圖,腰帶束得很高,這樣整個人就顯得俏麗修長。
侯云策的穿著就要隨便許多,回到大梁以后,有些不舍地脫下了黑雕軍軟甲,換上了青色圓領長袍,這種款式在大梁最為常見,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都這樣穿,區別在于質地、顏色和一些佩飾。
侯云策在后院的一顆大樹下面點燃了一根香燭,嘴里念念有詞:“左羽林大將軍孟漢卿老兄,侯云策占了你的宅子,今天給你燒一柱香,老兄你就一路走好?!?
趙英梳著百合髻,臉色微微有些紅潤,看到侯云策左臂上有些灰塵,伸手輕輕拂了拂。
這兩天來,趙英把長久思念化成了戰斗的動力,和侯云策纏綿于床弟之上。城內不少嗅覺靈敏的官員都想來拜訪新宰臣,全部被擋在了院外。朝中文臣大多不識這位威名赫赫的前任朔方節度使,求見被拒后,都覺得新宰臣高深莫測,所以,有關侯云策的小道消息成為大小官員最樂于談論的話題。
侯云策放下香燭之后,拍了拍手,回頭對趙英道:“回大梁已有兩天了,今日想去見王樸?!庇肿猿暗溃骸氨菹略阱┲菡鲬?,倒把我晾在了石板上,現在沒有陛下旨意,我不能離開大梁,現在大梁城內王樸是東京留守,奉旨全權處理大梁事務。我不過是一位有名無分的空殼宰相?!?
顯德四年十月底,陛下林榮再次御駕親征,李重進、張永德、楊光義、李繼勛、慕容延釗等禁衛軍大將各領本部人馬前往濠州,林榮留下心腹王樸為東京留守,三司使張美為大內都點檢,坐鎮帝都大梁。
趙英很理解侯云策的處境和心思,握住其手道:“郎君在外征戰數年,難得有空閑的時間。郎君暫且丟開俗務,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彼檬种篙p輕撫著侯云策手上的老繭,只覺手掌之繭厚如米粒,粗粗的猶如石塊一般。
話雖如此說,兩人隨意聊了一會。趙英還是忍不住談起了侯家商鋪之事,孟殊雖然得力,但是限于身份。有很多心時話并不能對孟殊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以前郎君說的這句話可真是入木三分,許慶到了南方以后,奉我之命開了許家商鋪,自以為遠離大梁就可以為所欲為,竟然又成了第二個富鞏,半月前事情敗露,許慶卷了一筆錢財。逃到南漢去了,現在許家商輔已經全部關閉,是否再派人去經營,我心里也拿不定主意?!?
侯云策默想了半天,當初創立侯家商鋪,純粹是為了解決經濟問題,可是,現在政治問題已和經濟問題密不可分了,道:“從今以后,侯家商鋪只需盡量維持現有的格局,不用抑制也不能再展了,南方的許家商鋪可以繼續經營,不過許慶用過的人要全部換掉,從侯家商鋪各地分號中選五名能干的掌柜,重組許家商鋪?!?
侯云策說著說著,又如回到了黑雕軍大帳中,在院中隨意地走動了幾步,揮揮手道:“為了預防商鋪中再次出現富鞏和許慶之類的人物,以后許家商鋪要嚴加管理,這次組建許家商鋪可以作一個新嘗試,許家商鋪就由五名掌柜共同執掌,許家商鋪的總掌柜就從這五名掌柜中產生,三年一換,總掌柜的權力要受到限制,凡是大事至少要三位同意才能執行,要把這一條定成不能突破的死規矩?!?
趙英執掌侯家商鋪三年,對于經商已經頗有心得,道:“買賣之事,臨機應斷極為重要,若要五掌柜議事,恐怕會貽誤時機。”
“現在我們的生意已經到了這種地步,貴在穩而非快,有句俗語叫做走得快不如走得遠。”
趙英突然面有憂色,道:“最近看到帳冊,我總是不寒而粟,大林全年錢幣收入約有二千多萬貫,侯家商鋪及滄州等地總收入約有十萬貫,我們早已富可敵國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我總擔心會為人所嫉恨,引來大禍?!?
趙英保養得極好,臉上皮膚如凝脂一般,沒有半分風吹雨打地痕跡,雖說已有二十三歲,又生過了孩子,皮膚仍如十七八歲的少女一般,但是,其眼神、氣質卻如沙場大將一般沉穩練達,和其相貌年齡極為不相稱。
自從和石虎交底之后,侯云策反復思考是否要向趙英交底,聽了趙英這番話,侯云策順勢道:“俗語說,狡兔有三窟,才能逃一命,我們也要為自己多留一條后路?!?
趙英低聲道:“孟殊掌握的飛鷹堂,也算是一條后路吧?!憋w鷹堂成立以來,都是由孟殊向侯云策負責,趙英從來沒有插手其中之事,不過趙英掌管侯家商鋪大權,飛鷹堂的經費必須要從趙英心中經過,趙英對飛鷹堂之事還是約知一二,只是侯云策不說,她也就不問,今天話已至此,趙英才提起此事。
侯云策臉色愈嚴肅,道:“大武亡后數十年間,各朝如走馬燈一般出現在中原,今日風和日麗,明日就可能是狂風暴雨,誰也不能完全看清以后的政局,飛鷹堂建立以來。主要用來打探朝內、各節鎮的機密之事,也算是未雨綢繆之策。以前怕娘子擔心,所以沒有飛鷹堂之事沒有向你透露,從今天起,娘子就把飛鷹堂之事管起來?!?
侯云策見趙英臉色凝重異常,又道:“陛下為了掌握天下大事,專設了錦書,專供各地臣子上奏機密之事。這其實是正大光明建了一個全國范圍內的飛鷹堂,眼視物,耳聞聲,都是一個人生存之手段,飛鷹堂就是我們延長了的眼和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