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靈兒縱身一躍,不知所蹤,生死兩茫茫。林月如不再醒來。 悲劇總是動人心的。但誰希望自己的生活里充滿著悲劇? 他不想他和玉華也如此。 … … 石玉華唱完纏綿悱惻的曲子,就聽得樓下“蹬蹬”的腳步聲響。等在樓下有一會的元霜公主輕快的上樓,還是人未到,聲音先至:“咯咯,玉華姐姐唱的好纏綿。啊…,使君在這里!” 小樓下就一個潔兒候著。她以為小樓上只有玉華姐姐。見到賈環微感詫異,提著草綠色的襦裙,屈身行禮,甜笑著祝賀道:“元霜恭喜使君在呼羅珊大獲全勝。” 八月中旬,前線的戰況,已經傳回來碎葉。 賈環微笑著伸手,示意元霜公主起來。他坐在小樓里的案幾邊。可以眺望窗外的秋景。案幾上擺著茶碗,各式糕點。此時,他的腿傷已好。 元霜公主和石玉華笑談了一會兒,笑吟吟的道:“使君,值此大勝,中秋佳節,官府安排什么慶祝活動?不若在朱雀門內的廣場上舉辦一個篝火大會吧。我可以出一個歌舞節目。” 國人重三節:端午、中秋、春節。 中秋節的習俗是: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猜燈謎。中秋思鄉啊! 三個多月前,端午節時,賈環推廣漢俗,特意舉辦了馬球賽。當日,他遭到刺殺。中秋節是否會舉辦公開活動在兩可間。所以,元霜公主這么問。 賈環就笑,輕抿著香茗,看著這位粟特第一美人,十七歲的純凈少女,秀美如玉,膚若凝脂,道:“可以。” … … 幾天后,中秋佳節。入夜后,一輪明月高懸在澄凈的夜空中。天公作美。 自周軍攻下碎葉后,原碎葉的宮城便開放給游人。朱雀門內的廣場上,在晚間時燃燒起一個個的篝火堆。各種食物和牛羊肉由廚師、奴仆們準備著。 王宮總聲音喧鬧。周軍在前線的大勝,令碎葉一片歡騰。 不斷的有各種富麗的馬車抵達朱雀門外。而后,達官貴人們進入。相比于三個月前。碎葉上層的架構又發生新的變化。最顯著的變化,便是周軍位于龜茲的各衙門抵達,突騎施人權貴被清洗。 左布政使韓伯安、丁右布政使、柳按察使、汪學士等人紛紛入場。至廣場北面處落座。雖為篝火大會,但采取分席制,以賈環等人所在的為最大的篝火。 “呵,好大的場面!”韓伯安坐在居左的位置上,和丁右布政使譏笑道。他和賈環不對付。 但是,賈環舉辦任何官方活動,他哪里敢不參加呢?節度使之威!更何況,賈環現為西域留守,可以用總督府的名義行事,他頂多陽奉陰違。 明面對抗,決然是不會的。他是老官僚。 丁右布政使微微一笑,他和韓伯安是政敵,沒少相互扯后腿。但,此刻心中確實略有不快。他們都到了,賈環還沒到。這要在中原,一個跋扈的名聲少不了。 賈環的本官才是一個西域布政司左參議(從四品)而已。他們都是從二品的高官。 柳按察使距離較近,笑一笑。這兩位很有心氣啊!估計和京中聯絡過。西域平定后,有很多好位置。別的不說,就龐澤那個權吐火羅總督的位置,多少人眼紅? 這時,廣場上三面分布的人群紛紛起身,卻是賈環到了。 賈環還是一襲精美的石青色的長衫,頭戴唐巾,文士裝束。身姿挺拔,步履從容,被眾人簇擁著而來。氣度非凡。他身邊跟著一位大美人。正是絕代名伶,聞名西域、碎葉的美人石玉華。更襯出他的風采、地位。 柳按察使搖頭一笑,“賈使君,這人生啊…堪稱完美啊。功績、美人雙收。令人羨慕。”起身相迎。 “參見使君!”可以容納萬人的廣場上,參與篝火大會的眾人,紛紛向賈環行禮。有的人是跪禮,有的是行軍禮;文官們,俱是彎腰行禮。 提學大宗師汪學士看著左布政使韓伯安、丁右布政使向賈環躬身行禮,微微一笑。有些人,成不了事!就過過嘴癮。當然,這何嘗不是賈環權勢穩固的表現? 石玉華站在賈環的身邊,深刻的感受到他的威儀。放眼看去,黑壓壓的人群,俱是低頭行禮。心中禁不住為他感到驕傲。他只比她大一歲! 賈環溫和的笑道:“諸君請起。今日佳節,無須多禮。” 眾人紛紛起身,一陣喧鬧后,賈環帶著石玉華在主位落座。 由汪學士主持的中秋晚宴開始。數個節目后,便是康國元霜公主領舞的歌舞。 十名少女載歌載舞。氣氛熱鬧。“是誰送你來到我身旁….”元霜公主能歌能舞,唱的正是這首奔放、熱烈的《天竺少女》。 元霜公主身穿著貼身的胡服彩裙,勾勒著她少女的身段,窈窕多姿。彩袖飄飛,舞姿旋轉。配合著她潔白的膚色,在皎潔的月光下,粟特第一美人,名不虛傳。引得場中掌聲、喝彩聲陣陣!胡地少女,終究是比中原大膽、奔放。 她明澈的眼波,幾番從賈環臉龐上滑過。 當日,烏茲別克人的可汗要掠走她和玉華姐姐,被賈環干掉。波斯的河中總督卡利米亦曾想將她送到巴格達。現在也被砍掉了腦袋。她心中很快樂。 不久之后,她就要西返撒馬爾罕了。她倒是挺想謝謝賈環,只是不知道如何開口。 “好!”“好!” 當元霜公主舞蹈畢,朱雀門的廣場上,響起山呼般的喝彩聲。至此,碎葉城的人們方才真正的認識她。這一晚,她的風姿,不知道要令多少男子傾倒!夢中思念。 元霜公主剛剛退場。她去換衣服。她在這里自是有位置。這時,一名信使疾馳而來,徑直沖到廣場正中,翻身下馬,“使君,漠北捷報!齊大帥率軍滅拔野古部!” 剛剛稍微停歇下來的廣場上,再次響起山呼海嘯般的呼聲,“萬勝!”、“大周萬勝!”眾人的熱情,如同火山般迸發。身在其中,即便是文官都受到感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