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兩百八十一章 鹽課問題-《奮斗在紅樓》


    第(1/3)頁

    汪鶴亭的別院西園之中,當然有安靜、可以談事的地方。汪鶴亭點點頭,帶著沙大參、江府尊、沈知縣幾名官員一起離開北七堂。揚州城內的另外兩名大鹽商:鄭元鑒、馬均泰跟上。拖欠鹽課、稽查私鹽的事情,他們也是當事人之一。

    穿過幾處園林、院落之后,到一處幽雅的敞軒之中。

    汪鶴亭安排人上了茶,點燃供暖的的銅柱,所有隨從都退開至十幾米開外守著。

    官員、鹽商們坐下來協商。每人身邊都跟著一名佐貳官,或者師爺,或者兒子。

    沙勝五十多歲的年紀,穿著灰色的文人便服,坐在上首,端著上等的成窯茶碗喝茶。嘴角還殘留著一絲冷笑。

    子玉說的沒錯。這是一場博弈!他行文要求江都縣加大稽查私鹽的力度,這是逼迫鹽商。要他們完成歷年拖欠的鹽課。現在鹽商們出招回擊了,就在熱鬧的中秋詩會之后。將齷蹉的利益斗爭和詩會攪合在一起,這讓他心中其實很有些厭惡。

    沙勝眼光從楊運使、江知府的臉上掃過。

    楊運使感受到沙勝的目光,放下茶碗,道:“沙大人,分守道署衙行文揚州府、江都縣,要求稽查私鹽。我鹽運司是完全贊同的。只是,稽查私鹽之事,江都縣一直在做。短時間內,恐難見成效。”

    兩淮鹽運司的產鹽量,占天下鹽業的二分之一。一年稅收三百萬兩白銀。雍治十年,朝廷各項稅收總額三千萬兩。而這還要區分為實物、白銀等。

    兩淮鹽運司的稅收占到全國稅收的十分之一,而且還是現銀,在朝廷中的份量可想而知。因而,每年的鹽課拖欠幾萬兩,并不是不能通融的事情。包括產鹽區的幾縣的鹽課,也是可以打商量。歷年積累下來,拖欠國家的鹽課已經達到近百萬兩白銀之多。

    這是當前鹽法的弊端。

    私鹽泛濫,國家鹽稅被拖欠。而經營鹽務的鹽商們卻富得流油,生活奢華。

    江都縣的沈知縣是一名年輕的官員,濃眉大眼,國字臉,約二十五六歲。雍治八年的進士,算的上是年輕有為。這時,拱拱手,苦笑著道:“沙大參,我已經明文張貼告示,派遣人手四處稽查。只是,江都縣內,過境私鹽甚多,力有不逮。”

    沈知縣態度很恭敬,說的也是實情。沙勝不便苛責,否則在官場上要落下一個苛刻的名聲,問道:“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沈知縣嘆道:“人手不足。”稽查私鹽主要靠江都縣下轄的衙役、巡檢司。這已經演變成一門產業,他簽署的告示,不會有任何變化。

    沙勝面無表情,不為所動。不是所有的服從,就表示是支持者。沈縣令這是軟抵制。

    沙勝扭頭看向下首的江知府,指示道:“揚州府守備司的營兵可以參與進來。”

    前文說過。國朝的軍隊體系,分為京營、衛所、九邊、團練四個部分。國朝定鼎一百五十多年,軍事力量的編制歷經變遷。衛所,指揮使司體系正在處在逐步崩潰的階段。

    揚州府這里設立了揚州府守備司。當然,戰斗力和邊軍重鎮的守備司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可以理解為揚州府的武-警力量。其上級衙門是淮揚兵備道,再往上就是南-京兵部。

    揚州府守備司和揚州府府衙是兩個并行的衙門,一文一武。揚州府守備是正五品的武職。但,國朝承平日久,文官的勢力大漲。通常情況下,揚州府知府有節制、調遣揚州府守備司的權力。不僅在揚州,除了九邊之地,全天下知府和本府守備司的關系全都是如此。

    所以,此時沙大參會給江知府下命令。

    不同于楊運使的委婉,沈知縣的軟抵制,江知府很不給面子的道:“揚州守備司的營兵不堪大用,難以完成稽查私鹽的職責。”

    沙勝臉色沉下來,拿起茶碗喝茶。

    大鹽商鄭元鑒肚子里有些發笑。可以預見,沙大參要吃癟。揚州鹽商,天下有數的三大商業群體,豈能沒有根基?又怎么會被一紙公文束縛住?

    一時間,場面有些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南市| 射阳县| 东乌珠穆沁旗| 金门县| 高密市| 张掖市| 义马市| 宁晋县| 阳西县| 静乐县| 遂平县| 阳江市| 沐川县| 武清区| 邵武市| 清新县| 乐业县| 墨竹工卡县| 新河县| 兴海县| 江孜县| 察哈| 盘山县| 广饶县| 惠东县| 三门峡市| 老河口市| 和硕县| 油尖旺区| 岑巩县| 东方市| 射阳县| 教育| 子洲县| 丹巴县| 额济纳旗| 九龙城区| 正阳县| 张掖市| 平阴县| 辽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