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柳安宜容貌清瘦,面白長須,穿著藍色儒服,他是南直隸松江府無錫人,丁未年進士出身。說著話,微笑著問道:“望溪先生,我聽聞朝中對先生主張錄取神童一事似有不同的意見。” 方望,字鳳九,號望溪,是一名五十多歲的老者,精神矍鑠,穿著簡單的石青色袍服,顧盼自雄的道:“老夫為國選材,是以學問論高低,不是以年齡來區分。區區流言,何懼之有。” 柳安宜笑著點點頭。 … … 聞道書院的眾學子秋游回來,報名后,立即回書院閉關沖刺。時間轉瞬即逝。 八月二十二日上午,聞道書院的賈環、公孫亮、羅向陽、喬如松、龐澤、許英朗等十人取得鄉試資格的學子準備從書院出發,前往京城參加秋閨大比。 十人中,就賈環和公孫亮還是童生功名。其余八人全是秀才。 咸亨商行在京城中設有店鋪,早早的花銀子為眾人辦理好在內城旅店入住的事宜。因而直到考試前兩天,賈環、公孫亮、羅向陽等人才出發。 八月下旬,此時已經清秋時分。上午時陽光柔和,聞道書院的東門處,聞道書院近乎所有的弟子約600人都出來相送。 一般而言,參加鄉試的考生都是從各地出發,早早的抵達省城(京城),參加考試。像聞道書院這樣地處京西40里,恰巧學生有大部分以北直隸各府的人為主,實在少見。 因而,才有今日這送考的一幕。 從聞道書院的東門往東莊鎮鎮中心的路口走去,黑壓壓的人群蔚為壯觀。不時的有人喊幾聲祝福的話。聲勢浩大。鎮中的居民、沿街商鋪里的掌柜、伙計都看著熱鬧。 走在隊伍最前面一撥人中的賈環哭笑不得的揉揉臉,“這怎么和當年看電視里某高中送考一樣呢?”他當年高考的考場,就是在他就讀的重點高中,無須送考。 葉鴻云對吳講郎笑說道:“這怕是要成為我們書院的傳統了。” 這話說的相當有自信。吳講郎也笑起來,“葉兄有此豪言,我也是很期待啊!“書院里現在有個提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書院要一代代的辦下去,要有辦兩三百年書院的理想。 東莊鎮橫一街的兩層樓高的茶樓中,說書人羅先生看著走過的一批批的學子,心中稱奇。他又怎么能想到,當年那個找他賣三國演義話本的少年能走到這一步。也想不到,東家有東山再起的一天。這讓他平添了幾分感慨。 隊伍走到東莊鎮的十字路口。五輛馬車已經等候多時。賈環、公孫亮、羅向陽等人都轉身向師長,同學拜別、致謝。 “謝諸位先生、同學送行!” 葉鴻云、都弘、姚緯、柳逸塵、張四水、秦弘圖、易俊杰、紀澄等人回禮。葉鴻云朗聲道:“祝諸位科場連捷,榮登桂榜。”后面眾同學紛紛出言鼓勵、祝福。 賈環等人再拜,這才背著行李坐進馬車中。十個人,每兩個人共一輛馬車。賈環和大師兄公孫亮一起。馬車,在眾人的矚目中前行,消失不見。 書生食府酒樓的二樓中,林芝韻、舒兒兩人在窗中眺望,目送馬車離開。林芝韻心里輕聲祝福。她知道賈環對這個功名的看中。這時,一陣清風吹來,掀開她潔白的面紗,面紗里是一張如玉般的容顏,精美到極致。哪里有賈環那日看到的恐怖“井”字? 然而,賈環已經出發,并不知道這件事。 壬子年北直隸的秋閨大比就要開始了!(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