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為什么要吃醋-《法醫也瘋狂》
第(1/3)頁
徐本事對唐朝的賤民和良民的內涵不是太了解,纖雨綺的父親是縣令,她卻深諳其道,信手拈來。
纖雨綺說:每個人去衙門接受戶籍登記的時候,必須接受一道叫做“團貌”的程序。
“團貌”,是繼承自隋朝的“貌閱”一種制度。
意思是說,衙門在居民登記戶籍時,要驗查戶籍上所有人的年貌,以防止有人虛報年齡或假冒殘疾來逃避賦役。驗查無誤之后,便根據年齡大小在戶籍檔案上注明“黃小中丁老”,按唐朝的法律,男女3歲以下為“黃”,15歲以下為“小”,20歲以下為“中”,男性居民21歲以上為“丁”,60歲為“老”。成丁即意味著要承擔賦役。
因為有了“團貌”的程序,唐代的戶籍檔案通常還記錄有人戶的體貌特征,如膚色﹑身高﹑面部有何特點,諸如“右足跛,耳下小瘤,面有黑子等等。
走完這個程序,衙門按照戶籍上的丁口向每個家庭授田,18歲以上的男丁每人授田100畝,其中80畝為“口分田”,受田之人去世之后,則由國家收回;另外20畝為“永業田”。
口分田與永業田原則上都不允許自由買賣,只有在戶籍遷移或無力喪葬時,才準許出賣永業田。女性一般不授田,只有當戶主時才得授田50畝,寡妻妾也可授田30畝。商人的授田數量是平民的一半。貴胄與官僚則可以擁有從200畝至100頃的田產。獲得了國家授田的百姓,需要為國家納稅和服役。
均田制是一種比較均平的財產制度,大體上實現了耕者有其田,抑制了土地兼并。但農民也因此被束縛在土地上,無法自由遷徙。老百姓要出個遠門,需向戶籍所在地的官方申請“公驗”(類似于通行證),才可以出入關津,假如看城門的士兵把沒有公驗的放進京城,那是要受到懲罰的。
但是,這樣的制度逐漸的變味,一批士族慢慢的壟斷了權利,土地,財產,成了門閥世家,也就是良民。
而另一批人,則失去了土地與財產,成了賤民。
這樣,就形成了“編戶”與“非編戶”兩個不平等的階級,編戶為良民(自由民),非編戶為賤民(非自由民)。換言之,唐朝的編戶只覆蓋一部分人——良民,另一部分人則屬于賤民,沒有資格編戶,只能附籍于主人家。
而唐代的賤民主要包括給衙門服役的官賤民,如工戶、樂戶、雜戶;以及依附于門閥世族的私賤民,即部曲、奴婢,他們是屬于私人的財產,可以像貨物畜產一樣交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水县|
磐石市|
清涧县|
尖扎县|
郎溪县|
昭平县|
长阳|
衡阳市|
珲春市|
思南县|
库伦旗|
仙居县|
万荣县|
枣强县|
莱州市|
新化县|
施秉县|
久治县|
镇安县|
祥云县|
文安县|
吉木乃县|
濉溪县|
石泉县|
县级市|
芒康县|
瑞丽市|
防城港市|
西乌珠穆沁旗|
江口县|
汉寿县|
亳州市|
邯郸市|
岑巩县|
民县|
乐陵市|
广灵县|
普安县|
临沭县|
繁昌县|
贵定县|